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品牌资讯>正文内容
    • 蒙牛构建沙漠绿色产业链,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样板
    • 2023年08月03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从2009到2023,蒙牛集团用14年的时间,携旗下圣牧向大漠宣战,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这片被当地人称为“不可能生长作物、不可能完成土地改良规划、不可能实现人工种植”的不毛之地上,用智慧摸索出“种、养、加”一体的有机沙草循环模式,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加工基地。

    从2009到2023,蒙牛集团用14年的时间,携旗下圣牧向大漠宣战,深入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这片被当地人称为“不可能生长作物、不可能完成土地改良规划、不可能实现人工种植”的不毛之地上,用智慧摸索出“种、养、加”一体的有机沙草循环模式,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加工基地。

    黄沙无言,耕者有志。如今沿黄河南下,道路两旁的一排排红柳、胡杨、梭梭树迎风挺立,仿佛诉说着蒙牛人“瀚海耕绿、披绿生金”的绿色史诗。

    治沙:“红色公牛”成“绿色沃土”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这个生命禁区同时也是“奶源天堂”。

    2009年,蒙牛旗下圣牧组织了一批专家实地勘探,决定要发掘得天独厚的奶源圣地。“纬度上,这里处于北半球最佳奶源带,每年日照时间能达到3000多小时,紫外线清澈,大沙漠反而隔离了工业污染和病毒传播,成为了纯天然的‘隔离带’。”圣牧人员表示。

    “携铲带锹走黄沙,瀚海阴山处处家”。400余个治沙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人沙交战的最前线。

    “没有电,没有水,历尽千辛万苦种出来的玉米苗被一场风沙全部摧毁,当年补种了四茬全部无一幸免……”,回忆起和“红色公牛”的初次交手,大家都历历在目。极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重匮乏的基础设施,让员工的衣食住行都无从保障,治沙工作就更无从谈起。

    “当时只能自己搭帐篷睡在沙漠上,睡一宿一睁眼,满嘴是沙子,那些细的粉尘就直接吸进肺里头了”,当时的电工康喜成告诉我们,“就沙吃面”、“爬树找信号”都是家常便饭。

    可再大的风沙终究刮不走治沙人。修路、架电,一切都从零开始,让沙漠里的人烟实现“从零到一”。架电277.9公里,修路193.3公里,修建蓄水库11座……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我们也仿佛触摸到前辈们用青春接续,为治沙工作不断增添的可能性。

    筚路蓝缕,扎根沙漠,一切为了“瀚海耕绿”的“一棵草”;左手种草,右手科学,蒙牛治沙人让大漠“变了颜色”。

    为了耕绿工作的开展,治沙团队咨询了多位农牧业、沙产业的科技专家,因地制宜地规划系统化的耕绿体系,“益草则草,益林则林”,采用旱生乔木、沙生灌木、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相结合的方法,迎头撞上无数险阻。

    干旱贫瘠的沙土,让种草工作无从下手,他们就把大沙丘推平,掺上有机肥;没有水,就设法把凌汛期排放至沙漠中的黄河水引入基地,均衡地下水的使用;风沙大,就创造牛粪辅地固沙的方法,让牛粪与沙土混合形成胶质,将“一盘散沙”变成沃土。

    在人员、资金窘迫的沙漠里,他们用推土机改装,自研出比原装设备还好用的深松机;不明白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的部署,风沙呼啸中,技术人员就靠对讲机联络,顶着着迷路的风险,一点点勘探完茫茫大漠,部署下92个指针式喷灌机。“现在这些几百亩的牧草圈,都受益于当时的喷灌机,其中艰难,你们想象不到”,在一个庞大的圆形草场,当时的技术经理许涛告诉我们。

    路途上,一大片不甚规整的防护林格外惹眼,背后却是耕绿的一路艰辛。当时的技术经理刘安君解释道,“那时候白天的风沙大,只能晚上种树,每人一个手电筒,打着种下这些防护林,因为晚上看不清楚,所以种的不整齐”。

    就这样,蒙牛圣牧先后种下沙生树木9700多万棵,改造沙漠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让桀骜不驯的“红色公牛”温顺下来。如今沿路而行,只见一望无际的苜蓿、玉米、燕麦草勃勃生长,鸟语花香,涂抹出一幅绿色图画。

    有机产业链:治沙哺业,沙漠中种出有机好奶

    以耕绿汲取奶源宝藏,蒙牛集团打造有机全产业链,诠释治沙哺业的真谛。

    “瀚海耕绿”营造的有机环境,早已历历在目。曾经黄沙滚滚,如今沃野田畴。干燥纯净的沙漠性气候、丰沛天然的地下水,都为“奶牛乌托邦”提供了绝佳舞台。

    走进牧场时,只看到奶牛们稀稀落落地在沙地上里撒欢,几只犊牛还喜欢往身边拱,还有很多奶牛躲在牛棚里避暑,棚内的风扇和喷水系统自动运转,环境超过奶牛适应温度,就会自动开启降温模式。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的23座牧场里养了11万头牛,每一头都享受着有机食物和精心照料。

    每一头牛吃的是自产的全有机餐。牧场之外的22万亩无化肥、无农药、无转基因的有机草场,让玉米、燕麦和苜蓿“三件宝”直供奶牛餐桌。

    随工作人员走入宽敞凉爽的牛棚,只见许多奶牛慵懒地躺卧在沙床上休憩。据介绍,这是沙漠自产干沙铺床,既柔软舒服,又干燥不易滋生细菌,还有着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奇效,“我们还有专业的营养师、保健医构成的后勤天团,保障每头牛超级到位的牛福利,让它们产出开心的好奶”。

    除了探秘的观光客以外,运输的奶罐车是牧场的另一常客。所有挤好的奶,都通过管道注入奶罐车,2个小时之内,就会被送往加工厂,在那里,蒙牛引进顶级设备,遵循最严格的品控要求,保证最严格的杀菌环境。

    在加工厂中,入库、过滤、消毒、检验、灌装…… 数字流程管控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最终生产出一袋袋高品质的有机奶成品。

    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价值,构建绿色屏障

    蒙牛携圣牧瀚海耕绿,还推进当地的可持续生态繁荣,创造出巨大的环境价值。

    从黄沙漫天,到绿草如茵,这里的沙漠辐射量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40%-45%,沙尘量减少了80%-90%,平均风速减低21.41%,每年流入黄河的沙量减少30万吨。

    据科学测算,蒙牛的乌兰布和治沙实践,未来30年预计可固碳110万吨,不仅为当地的荒漠化综合防治,做出突出贡献;还为阻止风沙进入京津冀,筑牢绿色屏障。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