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融资新规激发企业活力 今年规模或超5千亿
- 2020年04月17日来源:中国经济网
提要:杨如意表示,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开工推迟、海外订单缩减,企业在这个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所以补充现金流是当务之急,只有经受住现在的严峻考验,才能在未来思考扩张与发展。
自今年2月14日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后,两个月的时间里,A股市场再融资情况变化明显。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再融资新规落地以来截至4月14日,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预案共计224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4单,预计募集资金上限3373.47亿元,同比增长约67.1%。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定向增发是普遍受上市公司欢迎的融资方式。“定向增发的特点是向有限数目的投资者直接发行股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相较于债券等融资方式,定向增发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杨德龙介绍道。
再融资新规
激发企业定增积极性
业界认为,再融资新规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发行对象的约束条件进行了放宽。这也使得近期上市公司发布的定向增发预案数量大增。
前海龙门资管总经理李映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及出口情况不乐观的前提下,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次再融资新规对发行对象、定价条件、锁定期等方向的放松,体现了管理层希望通过鼓励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加大企业直接融资金额,从而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具体来看,再融资新规对A股市场中的主板和创业板企业再融资条件进行了放宽,其中,发行底价从原来的90%降低为80%,发行对象从5名扩大到不超过35名,同时还扩大了发行规模上限、缩短了锁定期等。
北京匀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再融资新规发布以后,预计今年的定向增发规模至少会达到5000亿元以上。对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稳步扩张、补充流动资金甚至还债等一系列举动,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所以再融资新规发布以后,A股市场的定向增发会持续火热。
对于上市公司开展定向增发能否顺利完成,淳石资本执行董事杨如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看企业质量,优质企业大多数情况下不缺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其次是企业定向增发资金用途,定向增发融资是否合理。此外还要考虑大环境,特别是再融资相关政策。
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上述224单定向增发预案的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以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融资为主,其中涉及项目融资的预案有138单,涉及补充流动资金的有159单,部分上市公司的募资用途同时包含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融资。
李映宏认为,“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还是积极的,如果募资方严格按照募资承诺来实施募投方案,或者对投资方向的改变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对于做大做强企业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正面的。”
杨如意表示,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开工推迟、海外订单缩减,企业在这个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所以补充现金流是当务之急,只有经受住现在的严峻考验,才能在未来思考扩张与发展。
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则认为,从前些年的定向增发案例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将资金用于并购扩张,甚至有些还存在投机做市值的心态。但此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内生业务发展,总体有利于优秀企业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
个人投资者
参与定增投资需谨慎
定向增发为上市公司稳定发展及业务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那么,个人投资者是否适合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项目?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多位投资大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杨如意认为,首先要明确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发行方及融资用途,如果一个企业现金流充沛,又没有什么项目要投,一边定向增发融资,一边去购买理财产品,这对投资者及老股东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与股票投资一样,要看企业的经营质量、行业排名、管理层能力与诚信情况等。最后,总体来说定向增发是需要锁定的,会使资产暂时失去流动性,所以建议个人投资者如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要尽量分散投资,避免发生资金链断裂等意外情况。
李想表示,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需要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分析辨别。“对上市公司做定向增发的目的,是为了扩张还是还债等,都需要加以分别,从而分析参与定向增发后的收益与折价率,能否在未来达到自己的收益预期。”李想说。
夏风光强调,不同的上市公司、不同的定向增发项目,其条款设计都不一样,投资标的个性化比较强。投资者参与其中,核心上需要把握三点,第一,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如何,第二,从长周期来看当前的价格是否过高,第三,注意定向增发项目投入产出回报预期。
陈廷立则表示,不建议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可以通过投资定向增发基金实现分散化的专业投资。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