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三大稀土巨头联手"放大招" 行业格局要变天?
    • 2021年09月26日来源:中新经纬

    提要: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存在稀土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大幅增加,供需相对平衡,支撑了稀土当前的价格。过去那种暴涨暴跌的市场波动很难重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雷晨

    三大稀土巨头联手“放大招” 行业格局要变天?

    9月23日晚间,五矿稀土(000831.SZ)公告称,接到中国五矿通知,中铝公司、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筹划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受此影响,截至9月24日收盘,五矿稀土报收于49.62元/股,上涨10%,成交额达67.16亿元。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24日,稀土价格指数为252.1点,较去年5月6日的129.5点,几乎翻一番。

    或形成南北两大稀土集团

    随着五矿稀土一纸公告发布,稀土行业也即将迎来大变局。

    资料显示,早期,我国稀土行业非法开采猖獗,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产出与利润不匹配,2019年由工信部牵头并形成了“5+1”南北六大稀土格局,分别代表有开采、冶炼稀土矿权的六家企业,每年由政府统一分配稀土矿供给指标,供给刚性强。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大国,不仅储量丰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高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目前,我国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区分为轻重稀土资源进行管控,已形成以包钢集团、中国五矿、中铝公司、广东稀土、赣州稀土和厦门钨业6家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发展格局。其中,轻稀土只有北方稀土一家,其他几家都是重稀土。

    据了解,在2014年年初,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专题会议,表示将重点支持上述6家企业分别牵头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对于此次重组消息,百川资讯稀土高级分析师杜帅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合并以后,北方稀土还是独立的一家。中铝公司、中国五矿、赣州稀土这三个都是国资委旗下的,相对来说更好合并,把它们先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央企。”

    至于厦门钨业跟广东稀土未来如何发展,杜帅兵认为,这两家上市公司股东较多,虽然也是国企,但是股权比较乱,未来可能也会合并掉。“未来或将是两大稀土集团,即北方稀土集团和南方稀土集团。”

    稀土价格有望告别暴涨暴跌

    “两大集团一合并,最起码不会出现供应过剩大幅增加的情况了”,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据华安证券研报,稀土行业近十年走出了四波行情,但波动幅度均较大,持续时间均较短,最长的一波行情也不足一年,并且行情基本都是由供给驱动的。

    上述研报显示,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早年稀土开采较为盲目,众多稀土加工企业的无序竞争使得稀土出口价格十分低廉,稀土只能卖出“土”的价格,中国珍贵的稀土资源被大量消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年,全球稀土永磁产量达21.74万吨,中国稀土永磁产量达19.62万吨,占比为90.25%;2025年,全球稀土永磁产量预计将达到31.02万吨,中国稀土永磁产量预计将达到28.42万吨。

    为保护我国稀土资源、规范稀土市场,2006年,我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指标管控;2007年,稀土生产被纳入计划性管理,指标范围外的生产单位不得开采冶炼稀土。

    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指标管控后,国内的稀土产量得到控制,行业也不断趋于规范。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存在稀土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大幅增加,供需相对平衡,支撑了稀土当前的价格。过去那种暴涨暴跌的市场波动很难重现。

    据悉,自2020年5月起,稀土再度走出了新行情,与此前不同的是,本次行情持续时间已超过一年。而且,目前稀土行业的主导力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扭转过去供给主导的局面,新能源等需求的大幅提升成为主要逻辑。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稀土企业注册量波动增长。2020年注册量井喷式增长,共注册5850家,同比增长127%。2021年上半年新增4320家,同比增长102%。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