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双碳目标如何推进?代表委员聚焦碳税碳期货
    • 2022年03月07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如何促进今年双碳工作更进一步发展?代表委员们两会提案聚焦“碳税”、“可再生能源”、“碳期货”,为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记者王晨曦)“健全完善碳税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之一”、“碳期货的推出将对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平抑碳价格波动、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2022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如何促进今年双碳工作更进一步发展?代表委员们两会提案聚焦“碳税”、“可再生能源”、“碳期货”,为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

    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 加强“碳核查”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

    健全完善碳税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以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建议,将碳税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个税目是现阶段可以考虑的税制设计方向。碳税政策属于环保政策,因此将碳税作为环境保护税的一个税目具有合理性。而且从碳税立法效率看,我国已有完整的环境保护税法体系,将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难度低于为碳税单独立法。

    在提升中国碳数据质量方面,蒋颖认为,碳核查是提升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核查机构的专业性相对欠缺,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加强核查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是非常必要的。

    蒋颖还建议,在全面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人员配置、硬件设施、质量保证机制、独立性审核机制、发展潜力等基础上,更广泛的纳入具有公信力和专业能力的核查机构,使其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碳核查需求,有效提升碳数据质量,助力应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亟需财税政策进一步扶持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之一。针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如:增值税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企业优惠、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等,引导调控作用显著。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认为,当前正处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实现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在金融企业增值税政策、企业留底增值税处理机制、以及光伏发电产品增值税优惠等方面仍亟需财税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武钢建议,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率先试点贷款利息增值税抵扣;率先试点风力发电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全面退还政策;继续实施光伏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将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临时占用耕地税调整为建成后根据实际占地及复垦情况征收。

    推出“碳期货”对碳市场“意义深远”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 但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仅限于电力行业的2000多家企业,只允许现货交易。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参与主体受限等原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

    在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看来,碳交易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碳期货的推出将对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平抑碳价格波动、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具有深远意义。并且,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可以形成有效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开展期货交易,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还可以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促进碳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现阶段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供应相对充足,影响了碳市场交易的价格和流动性,造成碳排放权价格整体偏低且具波动性以及交易活跃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对企业减排形成有效激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南存辉指出目前碳交易市场存在这样问题。

    南存辉建议,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与效力;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进一步健全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的政策法规,并推动完善第三方核查机构资格标准;建立绿电与碳排放权联动体系、碳税与碳交易联动的碳定价政策机制以及国际碳关税互认机制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