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市场“遇冷” 汽车产业该如何“驶”出困境?
    • 2022年05月22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针对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工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迅速采取行动,组织搭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累计推动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和复工复产问题4000多批次。

    疫情叠加多重因素,我国汽车产业短暂“遇冷”。4月当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压力在所难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加快疏通产业链堵点卡点、提振汽车消费……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从整车企业到零部件供应商,努力稳产保链,坚定务实发展。当前,汽车产业运行如何?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扶持措施?

    稳产保链,汽车产业出现向好迹象

    4月以来,国内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经历考验,部分企业一度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影响。稳住汽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稳生产、稳产业链。

    针对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工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迅速采取行动,组织搭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累计推动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和复工复产问题4000多批次。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上汽集团、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自复工以来,累计分别实现整车下线2.1万辆和2.6万辆。上海市已有12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

    抓住关键环节,畅通生产循环。江苏设立汽车产业链协调保供工作组,重点监测红灯(库存小于3天)、黄灯(库存小于7天)供应商;安徽加强产业链跨省协调,帮助江淮、蔚来、奇瑞等重点企业协调解决40余家上游供应商跨省运输困难等问题……

    “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成效,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5月1日至15日,全国乘用车零售48.3万辆,降幅较上月同期收窄。

    承压而上,车企攻坚克难务实发展

    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数字化组装线上一台台机械手臂不断舞动,一辆辆智能电驱SUV“问界M5”陆续下线。“问界M5”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副总经理何明波介绍,企业前期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储备,并实时调整排产计划、优化物流体系,全力保障产品交付,订单量也持续攀升。

    尽管产业运行承压,不少企业仍坚定信心、务实发展。“我们在烟台、合肥都有工厂,这两地都出现过疫情,但快速控制住,企业正常运转没有受到影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翰超说,虽然没有年初预期理想,但4月、5月发货仍实现增长。企业研发、扩张计划没有改变,今年将扩大烟台、深圳研发中心规模。

    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只能在可认知的条件下实现增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危机,做企业就要不断应对变化。

    一些大型企业也加大对汽车产业链上企业的帮扶。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平湖分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国网浙江平湖市供电有限公司驻企服务,帮助我们及时缩减电费偏差,指导用闲置屋顶安装光伏,节约用能成本。”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8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

    随着供应链等问题逐步缓解,汽车产业出现积极信号。来自一线的积极变化,也反映出制造企业聚焦主业、努力前行的坚定步伐。

    供需对接,扩大国内市场

    辛国斌表示,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要坚持“需求拉动先行、供需双侧发力”。

    他说,工信部正抓紧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举措,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促进汽车消费加速回升。“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有含金量的促消费政策,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提振产业发展。近日,宁德时代发布消息称,旗下换电品牌EVOGO在厦门启动服务。预计到今年底,宁德时代将在厦门完成30座快速换电站的投建。

    当前,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换电站相关企业1490余家。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正组织实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和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我国既是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产业体系完整、市场需求多元,汽车产业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辛国斌说,下一步,还将补齐汽车芯片等短板,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