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汽车功能消费订阅渐成趋势 将来刹车也会收费吗?
    • 2023年03月15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提要:据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如果车企提供的服务明显违背公平原则,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例如,某车企的车载娱乐服务包订阅协议规定:“我方可以随时更改这些条款,更改、添加或删除该服务或其中包含的功能,还可以更改该服务的收费价格。”此协议扩大了车企的权利、免除了主要义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及自主选择权。

    汽车“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在“新四化”的影响下,软件定义汽车亦成为行业共识,这在赋予汽车新生命、新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车辆的信息安全该如何保障,又譬如车辆功能是否该锁定,若锁定按照什么方式收费解锁(订阅)才更合理、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等。

    不久之前,smart精灵#1就因为推出了类似视频网站的“套娃式”订阅方案而遭到了用户的疯狂吐槽。这套订阅方案共涉及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加热、前排座椅通风三项功能,以及按月、按年和永久三种开通方式,其中永久开通这三项功能的费用分别为999元、1299元和1999元。

    此订阅方案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全网热议,有部分网友表示,这样的定价比起奔驰EQS已经相当温和了;另一部分网友则调侃,这也收费那也要钱,是不是以后刹车也要付费了?确实,调侃归调侃,但付费解锁汽车功能已然成为一种行业趋势。那么,这种趋势的发起者是谁呢?它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开启收费先河,奔驰、宝马将其发扬光大

    据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提出了FSD(完全自动驾驶)、座椅加热等多项订阅服务的可能性,并在2021年正式推出了FSD订阅包,新用户需花费199美元/月解锁该功能,老用户则为99美元/月。此外,在正式启动FSD订阅之前,特斯拉还因“锁电池”事件引发过大量热议。

    2017年,美国遭遇了艾尔玛飓风袭击,在此期间特斯拉免费解锁了车辆续航,以帮助部分车主逃离飓风范围,这时大家才发现车辆已预装了更多的电池,只是未被解锁而已。2022年,特斯拉再因“锁续航”引发用户不满,原因是一位购买二手Model S 90的客户发现,他的车辆电池容量被锁定在了60kWh,而非90kWh,询问特斯拉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辆付费解锁过电池容量的Model S 60,新车主若想获得解锁后的电池容量还需再缴纳4500美元,相当于二次收费,因此该车主颇为不满在网络上曝光了此事件,事件发酵后,特斯拉才同意免费解锁。这几件事也让特斯拉成为汽车功能“订阅模式”的开创者。

    不过有样学样,将汽车功能消费订阅发扬光大的车企也不在少数,比如宝马就于去年在韩国、德国、英国、南非和新西兰等地,上线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订阅时间分为按月、按年、三年或永久,最低消费为每月18美元。

    奔驰也于此前推出了多项汽车功能消费订阅服务,包括以每月400元左右的价格续费远程互联功能,以每年4998元的价格订阅奔驰EQS 10度后轮转向系统,以及以一年1200美元的价格开通奔驰EQ系列加速性能包等。可以说,汽车功能消费订阅这件事奔驰是玩出了新高度。

    当然,盯上汽车功能订阅收费这块蛋糕的不止豪华品牌,部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同样在掘金这块宝地。据不完全统计,蔚来、小鹏、领克、现代、雪佛兰和别克等多个品牌,均推出了不同时限、不同费用的车辆功能订阅服务,只不过比起特斯拉、宝马和奔驰还会针对硬件收费,这些更加亲民的汽车品牌多数只会针对软件收费。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新兴的收费模式消费者认同吗?答案是认同的少,不认同的多。

    大部分消费者尚未认可“订阅”模式

    据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勤(Deloitte)发布的一份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万人中,大多数受访消费者更愿意在买车时一次性支付功能费用或按次购买,而非每月支付订阅费用。在中国市场,这一占比更为明显,在接受调查的707名消费者中,54%的受访者更愿意一次性支付功能费用,39%的受访者接受按次付费,而接受按月支付订阅费用的消费者只占8%。在印度、美国和日本市场,愿意在购车时就预先支付功能费用的消费者也占大多数。

    不仅是消费者不容易接受汽车功能订阅服务,部分改装厂商和黑客也不满这项业务。据报道,目前全球多个黑客论坛已宣布破解了某宝的订阅服务,消费者无需花一分钱就能使用相关功能,即便是硬件缺失也可以通过自行安装第三方硬件来解决,这样的做法有些类似于软破或硬破Switch、XBOX360、PS4等游戏主机。

    那么,汽车厂商面对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挑战,为何还要一根筋地往前冲呢?答案就在于创收。

    持续消费或成定局,但消费者感受同样重要

    众所周知,在燃油车时代,卖一台车远不如后期保养和维修赚钱;在电动车时代,虽然情况亦是如此,但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的保养项目更少,因此厂商就需要另辟蹊径挖掘新的收入项目,而汽车功能消费订阅就成为众多车企新的收费来源。事实证明,这项业务的创收能力确实很强。

    据特斯拉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8.02亿美元,同比增加65%,占总营收的7.06%;2022财年,特斯拉虽未公布自动驾驶软件的具体收入,但可以预见到,该收入的金额一定比2021财年更多,因为2022财年特斯拉实现营收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且交付新车131万辆,比2021年多出约37万辆。

    不只是特斯拉在汽车功能消费订阅上尝到了甜头,此前通用汽车也曾表示,2021年公司车载订阅服务方面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50亿美元。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该领域同样收获颇丰,2022年软件收入约5亿欧元,2030年前有望实现软件产品和订阅收入200亿欧元。

    所以说,在如此之大的一座金山面前,车企都跃跃欲试地成为一名“淘金者”也是情有可原。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车企在掘金的过程中,也需充分照顾到消费者的感受,以及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据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如果车企提供的服务明显违背公平原则,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例如,某车企的车载娱乐服务包订阅协议规定:“我方可以随时更改这些条款,更改、添加或删除该服务或其中包含的功能,还可以更改该服务的收费价格。”此协议扩大了车企的权利、免除了主要义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及自主选择权。

    实际上,汽车功能消费订阅也不算是一个新名词,早在多年以前,丰田就推出过G-BOOK,通用也推出过安吉星,这些都可以算作汽车功能消费订阅的一种,只不过在那时,车企并不靠这项业务赚钱,而是将它当作增值服务的一种推荐给消费者,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不过在智能化、电动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汽车功能消费订阅已经渐渐变成一种常态,因为车企也需要在维保收入下降后,开辟出新的利润空间。不过正如律师所讲,汽车功能消费订阅并非是车企单方面的“掘金窟”,开展这项业务还需遵循公平原则、自主选择原则。

    最后,笔者还想说一句话,虽然汽车功能持续消费或已成定局,未来的收费项也很有可能越来越多,但这项业务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是用户愿意持续买单的心,所以在持续创收的同时,车企也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感受及接受能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焦兮兮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