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总靠卧底“捉妖”
- 2023年03月21日来源:工人日报
提要: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孕育网红品牌并迅速复制,已不是新鲜事。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一句话,希望食品安全“捉妖记”不要频频上演。
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
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新京报记者先后进入安徽合肥两家半天妖烤鱼门店卧底暗访,发现涉事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从垃圾桶拿回食材继续上桌、缺斤短两、违规办理健康证等多种问题。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涉事餐饮品牌负责人回应称,深表歉意,已暂时关停涉事门店。合肥市场监管局回应称,执法人员正在取证,并要求该品牌在合肥所有门店暂停营业接受检查。另据报道,此前,河南郑州、山东青岛的半天妖烤鱼门店,也出现过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新闻一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胃里“翻江倒海”。这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一如既往的关注、对知名餐饮品牌“翻车”的失望,以及由此及彼对食品安全领域“前厅后厨表里不一”等痼疾的不满。
后厨“作妖”已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抓包了。使用过期食材、卫生不达标、违规办理或不办理健康证等,似乎已成不少餐企的“默契”。去年的“土坑酸菜”事件、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的“腐烂橄榄菜”“香精大米”等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时间在变,涉事商家及食品在变,而制作方的“眼不见为净”却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而发现这些猫腻的依然多是媒体的卧底暗访。
近年来,新食安法回应了公众诉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整体局面,不少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以“地沟油”为例,近年来,其案发量、曝光量、搜索量和讨论量都断崖式下降,这让公众看到了法律和执法力量的应有威慑力。
尽管如此,依然不时有个别地方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这既因不法商家太狡猾,也因执法行动某些时候流于形式。比如,商家“打游击”的成本低,外部监督有时难以穿透后厨的“墙”;有些地方的执法多为抽查,只对卫生、台账等“扫几眼”,难以识破商家的障眼法。
为了让监管更敏锐、机智,形成强大的约束和倒逼力量,不少地方开展多种路径的探索。有的地方在外卖送餐行业聘任外卖小哥兼职食品安全“吹哨人”;有的地方出台规定,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有的地方推进“明厨亮灶”工程,让监管部门和食客通过监控画面实时监督后厨情况等。
总体看,各地食品安全的监管还需要多做加法,比如,日常检查应更加随机,不让商家摸着规律;让质检更多代替“视检”;多些远程联网监督应用;完善专业人员暗访工作机制;在惩处上既要有口头警告,更要依法在顶格处罚上“应罚尽罚”;加大对群众举报等外部监督力量的奖励,激发公众主动参与共治的积极性。日前中消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消费侵权行为选择“默默忍受”比例持续降低,愿意较真、敢于较真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孕育网红品牌并迅速复制,已不是新鲜事。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一句话,希望食品安全“捉妖记”不要频频上演。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