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银行持续清理“沉睡账户”
    • 2023年10月16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为何要清理“沉睡账户”?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披露,“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通过“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唤醒沉睡的“钱袋子”,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该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开展睡眠借记卡、个人长期不动户的清理工作。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唤醒沉睡的“钱袋子”,进一步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清理睡眠卡

    事实上,“沉睡账户”的问题普遍存在。今年以来,有多家银行发布清理该类账户的公告。

    9月,交通银行发布关于开展睡眠借记卡清理工作的通告称,自10月7日起,该行将对已满足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动账交易(包括但不限于存取款、转账等),账户余额为0元,且未开通任何业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理财、外汇宝、太平洋贷记卡自动还款、预约转账等的个人借记卡进行销卡处理,销卡后将无法再恢复使用。

    渤海银行也于此前宣布,将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对个人长期不动户的转入频率进行调整,由原每半年转入一次(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调整为每季度转入一次(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1日)。

    早在5月,农业银行宣布将于2023年7月起,陆续开展活期存折排查清理工作,排查清理范围为截至2022年底,五年以上(含五年)没有交易、存款余额为零且没有其他关联业务的活期存折。

    此外,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发布清理相关“睡眠账户”的公告,其中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只不过各家银行对“睡眠账户”的清理范围及认定期限有所不同。

    如何继续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6.21亿张,环比增长0.5%,人均持有银行卡约6.81张。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个人不动户账户、睡眠卡较多,通常是因为持卡人开立了多张银行卡,但是一般用的却仅一两张,导致部分银行卡出现闲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个人账户分类管理政策出台之前,银行账户开立管理较为宽松,未对开户数量进行明确限制,由此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睡眠卡。

    若客户想继续使用属于清理范围的“沉睡账户”,该如何操作?各家银行也有不同措施。交通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若客户借记卡在清理范围内,但希望继续使用,可在特定日期前(或符合清理范围未满三年前)启用该卡,并保持余额不为0。

    渤海银行发布通告表示,如客户持有的个人账户属于清理范围且今后仍需正常使用,可于特定日期前及时通过银行营业网点柜面或自助渠道操作任意动账交易即可。如不再需要使用上述账户,请尽快办理销户手续。

    此外,该行公告显示,如账户已被限制使用,可凭本人有效证件、存折或卡至该行任意营业网点或通过该行电子渠道进行身份核实并申请启用该账户。

    交通银行则在公告中表示,一旦对“沉睡”的个人借记卡进行销卡处理,销卡后将无法再恢复使用,名下其他正常使用的借记卡不受影响。

    提高精准服务意识

    为何要清理“沉睡账户”?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披露,“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通过“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唤醒沉睡的“钱袋子”,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上述银行亦在公告中提及原因。例如,农业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切实保障账户与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合理安排和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资源。

    渤海银行表示,根据打击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整体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为切实保障财产安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该行对个人开立多个银行结算账户(含个人长期不动户)开展清理。

    董希淼认为,清理“睡眠账户”对银行和客户两方面都是有利的。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可以提高人性化服务、精准服务的意识。比如,处理不同类型的“睡眠账户”时,给予客户温馨提示,以短信等方式主动说明情况,增强客户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客户遭受电信诈骗,减少信息泄露,同时唤醒“沉睡账户”资金,提升利用效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