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推动“两重”“双新”等政策落地见效
- 2024年06月19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两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双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6月18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6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月,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深入推进,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项目加快建设,截至5月末项目开工率已超过80%。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两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双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双新”政策体系构建完成
谈及“双新”政策进展情况,李超介绍,截至目前,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7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4个方面行动方案已经全部出台,31个省(区、市)都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正在开展项目审核推送。此外,标准制定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拟制定、修订的129项国家标准已全部立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李超说,1月至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超过50%;1月至5月,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过80%,以旧换新成为推动家电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各类资金落地。同时,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我国用电将迎来高峰期。李超说,截至目前,全国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水电来水蓄水形势好于去年同期,为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了良好工作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李超表示。
具体而言,她介绍,抓生产供应方面,将加强燃料供应协调保障,重点抓好煤炭稳产稳供,保障重点地区发电用煤用气需求;抓顶峰能力方面,将持续加强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尽可能减少非计划停运以及出力受阻等情况;抓电力调配方面,加强跨省区电力调度,利用各地用电负荷特性差异,积极通过电力中长期合同、现货市场等市场化方式,开展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必要时通过应急调度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保供工作中,将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能源电力安全保供措施。
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也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李超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李超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比超过76%;展望未来,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还将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这也大幅催生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李超透露,为进一步推动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在布局、结构、服务、运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各有关方面,近期重点抓好优化完善网络布局、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四方面工作。
就优化完善网络布局而言,李超说,城际方面,重点是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城市方面,重点是结合城市体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县域农村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中组织充换电服务协同下乡。
992万台
截至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