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今日头条>正文内容
    • 供需两端齐发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2024年10月17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取消或放松住房限制性措施……近一段时间,针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端的政策优化明显提速、加力。专家表示,需求端支持性政策集中发力,有助于引导居民购房需求加快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近期,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信号清晰明确,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抓落实、强合力。专家表示,随着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不断加力,房地产市场预期边际好转,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效果有望逐渐显现,各地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预计后续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市场举措依然是重要的发力点。

    稳需求举措综合发力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取消或放松住房限制性措施……近一段时间,针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端的政策优化明显提速、加力。专家表示,需求端支持性政策集中发力,有助于引导居民购房需求加快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房贷利率方面,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目前各银行正积极落实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将在10月底前统一实施批量调整。据测算,本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能够在减轻贷款购房家庭付息压力的同时,降低贷款人提前还款的意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该政策释放了稳楼市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支持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降低购房成本也是需求端发力的重要内容。财政部此前出台的“卖旧买新”换购住房阶段性个人所得税退税政策,对于降低居民购房负担、增加住房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近期表示,将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税收政策在支持房地产方面仍有优化空间。”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说。

    用好政策工具消化存量房

    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端,围绕存量商品房去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等重点领域的政策举措也在加紧出台。央行日前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财政部明确,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用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

    “近三年,中央财政安排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12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800亿元,并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66万套,用于满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还有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廖岷说。

    陈文静表示,财政部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并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将更加侧重于支持消化存量商品房,意味着更多资金将进入房地产市场,有望加大已建待售存量商品房的去化力度。

    此外,央行行长潘功胜日前透露,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这项政策我们和金融监管总局还在一起研究。”他说。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在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及地下管网改造等领域,未来广义财政政策有望加码,可关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动向。

    加快形成政策合力

    各地近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从供需两端着手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东省提出,扎实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中央系列政策,按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从供需两端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止跌回稳。天津市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自10月16日起施行。成都市取消新购住房限售,拿证即可上市交易。杭州市对新出让住宅用地不再设置新建商品房限价要求。

    促进房地产稳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廖岷表示,政策执行中,将持续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动,加强新老政策的衔接,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