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发布全新车载系统 科技巨头“造车”各有侧重
- 2022年06月0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杨洁
提要:国泰君安认为,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向智能网联化趋势发展,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基因积淀使得其参与跨界造车具备一定天然优势。不过,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尚未到来,未来的汽车用户运营以及可能的用户社区建设会走向何方,科技巨头的经验积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尚有待观察。
在6月7日召开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全新车载系统CarPlay,该系统能实现接管汽车的大部分电子功能,并对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屏幕实现自适应匹配。前所未有的设计和体验引发消费者追捧,据苹果调研,79%美国消费者表示只会买支持CarPlay的汽车。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汽车正在进入“软件定义”时代,而这也成为擅长打造生态系统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们纷纷瞄准的新舞台,谷歌、百度、华为、小米等国内外科技公司在汽车领域均有所布局,侧重点各有不同。
不造车胜似造车
有关苹果公司造车的传闻不断,此次开发者大会苹果并未直接公布任何造车的消息,但其对汽车业务的野心显而易见。大会上,苹果对车载系统CarPlay作出重要更新,更新后的CarPlay不仅能承载智能车机中的娱乐和导航功能,还能接管汽车大部分电子功能。
苹果自2014年推出CarPlay以来,有很多车辆使用了该软件,不过旧版CarPlay与大部分车辆自身的操作系统是分离的,也就是说车主必须离开苹果软件系统,才能进入汽车自带系统,苹果新的软件解决了这一问题。
苹果公司介绍,更新后的CarPlay将能够更深入地连接到汽车核心驾驶系统,驾驶员无需离开CarPlay界面,即可更改车内的温度设置、使用有声读物、收听收看新闻、播客等应用程序。苹果公司称,将以“隐私友好的方式”与车辆系统实时通信,以显示速度、油位和温度等驾驶信息。此外,新一代CarPlay将能适配现在所有车机屏幕比例。
不少观众评论认为,正如其在手机行业所带来的革命性体验,苹果将给整个汽车行业树立起人车交互设计与体验的标杆。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在观看完苹果开发者大会后表示,苹果不造车但胜似造车,其有望通过功能更完善的CarPlay逐渐占领智能汽车人车交互这一关键领域的话语权。
苹果公司在大会中声称,美国98%的汽车都可以应用CarPlay,79%的美国消费者表示自己只会买支持CarPlay的汽车。目前,公司正在与福特、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以及本田等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谈判,预计搭载全新CarPlay系统的车型将于明年晚些时候正式亮相。
“造车”路径各不相同
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网联方向发展,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都十分重视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同时,国外的苹果、谷歌,国内的百度、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也纷纷涉足“造车”赛道,以不同的参与方式来分享智能汽车行业景气盛宴。
今年5月召开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将更新用于汽车的Android Auto系统。其介绍,目前全球兼容此平台的车辆已超过1.5亿辆。2021年福特汽车还与谷歌达成一项为期6年的战略合作,谷歌将在车载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上为福特汽车提供支持。
在国内,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最受关注,华为高管们曾多次强调华为自身并不直接造车,而是要帮车企“造好车”。据了解,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板块主要有三种业务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I模式和智选模式,三者与车企的合作紧密程度层层递进。其中,HI模式是指车企采取Huawei Inside解决方案的模式,华为将提供计算与通讯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智能化部件,华为与北汽、广汽、长安的合作便在该模式之下。智选模式的典型案例是华为与小康赛力斯合作推出的AITO品牌,华为提供了包括从外观设计到智能座舱、鸿蒙生态等在内的技术及服务。
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方面深耕多年,2021年与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将于2022年6月8日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在与整车厂合作造车之外,百度还向汽车主机厂商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SD)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小度车载OS等。根据百度2022年一季报及业绩说明会上的介绍,百度通过这些业务获得的定点和签约项目金额累计已达100亿元。
相比华为赋能车企、百度与车企股权合作这些间接的参与方式,小米集团选择直接下场造车。2021年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作为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在2022年一季报发布后,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介绍,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符合预期,首款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国泰君安认为,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向智能网联化趋势发展,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基因积淀使得其参与跨界造车具备一定天然优势。不过,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尚未到来,未来的汽车用户运营以及可能的用户社区建设会走向何方,科技巨头的经验积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尚有待观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