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发布政策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 产业链公司称“备受鼓舞”
- 2023年08月17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140余家企业携近600件机器人亮相博览会板块。在场馆入口处,一位从武汉来的参会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公司是做软体机器人的,虽然这次没有展位,但也想过来学习观摩下,寻求一些合作机会。”
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驱动,今年1月份,工信部联合16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拓展应用。此后,北京、上海、深圳、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也陆续发布机器人专项政策。
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亦获得政策支持。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支持机器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交所”。
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地,也让产业链企业更有信心。“我们公司做智能装备,科创属性很强,国家层面、北京市的政策都非常支持产业发展。”来自北京的参会商梅卡曼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政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的举措也“让我们备受鼓舞”。
“各地出台的有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汇聚更多资源。资金支持、项目补贴、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等举措利好机器人相关企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业政策能更好地构建创新体系,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安全自主可控,尤其是实现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
记者在大会现场注意到,除了京东物流、微创医疗、禾赛科技等上市公司外,其余参会商多为初创型企业。而部分机器人企业已获得上市公司订单,实现研发场景落地应用。
梅卡曼德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累计融资额超15亿元,此次参展的有公司自主研发的3D传感器和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物流、重工等行业,全球累计落地案例超3000个。
在王鹏看来,初创型企业以研发为主,积极与上市公司互动对其发展大有裨益。“第一,大量上市公司有智能化转型需求,有助于初创企业的机器人研发产品落地应用,初创企业既获得了订单,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第二,当机器人企业实现持续的营收后,可以向资本市场迈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不少机器人企业获得资本青睐,通过融资获得更多机遇。近期连续获得两轮共1.5亿元融资的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亦在展会现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公司产品已在工业自动化、康复机器人等场景实现批量应用,在医疗领域,部分产品已批量销售或进入临床阶段。”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于佳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公开发行股票、私募股权、债券发行等,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资本市场也可以提供市场化的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上市、并购重组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