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枢纽作用 资本市场力挺科技创新
- 2023年12月14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优质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投入,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引导金融机构“投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均有望加大。
日前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突出特征,对于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具有天然优势。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资本市场大有可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措施将持续加力,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更好发挥出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资本支持创新发展成为共识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2024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意味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新一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首位,属近年来首次。这一新部署,是党中央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重心的综合研判而做出的精准战略判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田轩分析,目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充分发挥科创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激活科技创新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能,从而完成以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自主化为支撑的增长动力转换攻关,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改革任务。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表示,科技创新在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重点提及,结合今年高层对科技工作的调研和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明确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优质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投入,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引导金融机构“投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均有望加大。
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关键目标,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需要发挥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功能,预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
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建议,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对创新企业进行有效定价,让更多创新企业进入市场融资;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促进A股市场新陈代谢,让资源向更优质的企业配置等。
专家普遍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在产业体系和供应链中的作用,预计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将持续加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正在制定当中,即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战略性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表示,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拓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
经过多年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助推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资本要素方面,由于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拥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能够从本质上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失败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对创新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田轩分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传统的财政资金很难适配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诉求,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专家建议,加大对创投市场的培育与扶持,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可以预期,2024年对于创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罗志恒表示,一方面,在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杠杆适用、存续期限等方面可给予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在投资退出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例如,支持其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流转、开展份额转让,强化其转让过程中的税收保障等。
证监会近期表示,积极支持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对优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简化登记备案,引导创投基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