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鹏饮料累了困了?狂飙之后,北上疲“累”、受“困”
- 2022年03月08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2021年,东鹏饮料在华东和西南取得了极为亮眼的表现,销售额增速分别达到79%和65%。东鹏华东某区域销售经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东鹏特饮在当地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在60%左右,随着市场的推进,销售团队人员逐渐有增加,这两年经销商、渠道等人员已相对趋于稳定。而与华东、西南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方市场业绩不如人意。
东鹏饮料(605499.SH)近日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成绩单:收入近70亿元,利润近12亿元。面对这份成绩单,多名二级市场投资人士却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低于预期。
而与此前一路狂飙的股价表现不同,公司股价距离上市时也已经回落40%,市值蒸发超400亿元。
东鹏饮料也“累了困了”?
据财联社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东鹏饮料“低于预期”、高估值难以维系的原因在于——北上疲“累”,受“困”单品。具体来说,东鹏饮料发源广东却打不进北方市场,狂推新品却无法改变“大金瓶”一枝独秀的局面。
布局全国化和打造产品矩阵,这也是许多饮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和机遇。对于东鹏饮料来说,超过红牛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再带给市场超预期的惊喜,则更加困难。
“过了长江就不好卖了”
“华东市场具备再造一个广东市场的条件;西南市场也逐渐表现出它的增长潜力。”在2月28日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对投资者表示。
2021年,东鹏饮料在华东和西南取得了极为亮眼的表现,销售额增速分别达到79%和65%。东鹏华东某区域销售经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东鹏特饮在当地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在60%左右,随着市场的推进,销售团队人员逐渐有增加,这两年经销商、渠道等人员已相对趋于稳定。
而与华东、西南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方市场业绩不如人意。
在这场业绩会上,林木勤谈及北方市场便惜字如金。在多位投资者提问华北市场情况之时,他仅用寥寥几句财报原文回复。
财报数据显示,华北区域(含北方大区)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45%。作为基数最低的区域,华北市场增速反而低于华东和西南,与广东及华中区域持平,显然低于二级市场的预期。
华北市场到底卖得如何?财联社记者走访东鹏与红牛竞争激烈的河南、河北省多个零售终端,发现东鹏的销售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北方地区喝功能性饮料的人也比较多。之前我们都卖过,但从整体销售情况来看,东鹏特饮市场认可度没有红牛高,表现得并不乐观。“一位河南郑州连锁便利店总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另一位河北的便利店经理则告诉财联社记者,店里东鹏特饮销量不高,平时销售量不及红牛十分之一、二。
有饮料行业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任何产品要打入新市场都主要突破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找到优质的经销商、渠道资源匹配,二是提高在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相较于“老本营”华南地区,东鹏进入北方市场晚,经销商、渠道、政策等配套并不成熟,而竞争对手红牛则更受当地消费者青睐。
“我们这边一直到去年过年才有东鹏特饮的经销商,之前都没有,市场也没有人做。”一位在河南某三线城市经营两家超市的老板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据其反馈,基本上一个月销量就一件。其店里上架的功能饮料品牌有红牛、战马和体质能量等,卖得比较快的是红牛和体质能量。
公司董秘刘丽华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坦言,华北事业部销售体系搭建相对其他区域有完善的空间,同时和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相关。
“过了长江就不好卖了,饮料公司也有类似案例。”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东鹏特饮偏甜的口感更适合南方,进入北方市场则不太适合。
除口感接受度不高之外,东鹏在北方也没有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更高的运输成本和供给的限制。前述便利店总负责人就认为,东鹏在河南表现不佳,除了进入市场比较晚以外,区域重视度和支持也不够。“重心没有放在北方,在这没有工厂,发货会有限量,从团队到市场的布局,包括政策、对商户的扶持等,整体都不算给力。”
然而,东鹏宣称对北方市场一直在积极布局。据公司2021年年报,东鹏华北区域(含北方大区)的经销商数量为617个,是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区域。
不过,北方大量的铺货却未在业绩上有相应的体现,而这是东鹏估值大幅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各家券商研报的标题中,“全国化”被屡次提及,同时“全国化不及预期”也被列入首要的风险提示之一。“如果北方市场做不起来,会影响估值,上市的时候预期打太满了。”一位长期跟踪东鹏饮料的基金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
2021年5月东鹏饮料上市之初,曾在16天内收获15个涨停,股价曾达到283.5元的高点,市值一度突破千亿。但是7月以后股价持续回落,目前股价较最高点下降超过40%,市值已经蒸发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鹏饮料2021年的年报表述里,北方大区已经被并入了华北区域一起统计。而在一年前的招股书中,北方大区还被单独列出。
难造下一个“大金瓶”
提起东鹏饮料,首先想到的是金色塑瓶包装的“金瓶”系列。2009年,东鹏特饮推出的PET塑胶瓶装,2018年推出的500ML大规格瓶装特饮,即“大金瓶”。
彼时,红牛深陷商标纠纷,东鹏特饮凭借更低单位售价的大规格,和更方便的塑料瓶包装迅速抢占市场,成为东鹏能够突围市场的重要产品战略。从此以后,“金瓶”东鹏特饮成为绝对收入来源,500ML的大金瓶成为绝对“大单品”。
财报显示,2021年东鹏饮料94.66%的收入来自东鹏特饮;其中“大金瓶”收入50.24亿元,占比为76.22%。
但是,成也“大金瓶”,“困”也是“大金瓶”。
一位杭州的超市老板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大东鹏6块,小东鹏4块,肯定是大的划算,一般都买大的,小的都是买大的然后瓶盖里兑奖换。”
另一位杭州的超市老板则明确表示不会再考虑进货小东鹏,哪怕有活动优惠也不想再进。“还是大东鹏好卖”,该老板直言。
东鹏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大单品的依赖性。
“未来,希望除了东鹏特饮以外,我们能再诞生两个先超过5亿、然后超过10亿量级的产品,我相信未来的两三年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在上述年报业绩会议中,林木勤表现得信心满满。
过去一年,东鹏确实在尝试制造下一个“大金瓶”——2021年4月,推出了东鹏0糖特饮;2021年9月,推出了东鹏大咖摇摇拿铁;2021年12月,推出了“她能”果汁能量饮料;前述业绩会上,亦宣布推出罐身材质与文案升级的250ML罐装东鹏特饮“中国金罐”。
上市一年连推四款新品,显示出东鹏希望摆脱大单品的急切心情。但公司的研发投入却仍停留在过去几年的水平。
近三年,东鹏饮料研发费用分别为0.28亿元、0.36亿元和0.43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0.67%、0.72%和0.61%。
“东鹏0糖、东鹏大咖等新品主要还是南方市场在推,这边对新品不够重视,大家还是主要抓核心单品(东鹏特饮)。”前述华东区域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
当年东鹏特饮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自身敏锐的产品嗅觉,也离不开成长性的赛道、竞争对手有限、头部玩家因负面空出市场这三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只是,这三点在新品类上,很难同时具备了。
狂飙后遗症
中国的能量饮料行业起步较晚,1995 年红牛进入中国后才开始逐渐发展。据欧睿国际,我国能量饮料的销售额由2014年的234.9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47.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在软饮料行业子赛道位居第二。
红牛曾一度牢牢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东鹏则是紧随其后的“老二”。
过去的一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最新的变化是,东鹏特饮的销量已经超过红牛,占比由 27.00%上升至31.70%。不过由于东鹏的单位售价更低,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由 20.20%上升至 23.40%,市场排名第二。
当初正是以超高性价比单品来差异化竞争,东鹏开启了“追赶模式”。这样的好处是,与目标消费人群的诉求一致。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和打响品牌。
但相应地,大单品深入人心,已经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认为东鹏就等于能量饮料,短时间在品牌认知上难以改变。以低价打开下沉市场之后,想拓展高端化以获得更广的消费群体如白领、学生等,以及丰富消费场景如聚会、运动等,都不容易。
根据财联社对多位消费者的调研,在白领群体中,咖啡的接受度更高。杭州一位学校附近副食店的店员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店里运动饮料比如尖叫、脉动之类卖得更好一些。
相较而言,东鹏特饮目前的消费群体还是以货运司机、外卖小哥、快递消费等为主,加油站和公路边的便利店是主要的消费场所。据一位熟悉公司的分析人士透露,高速公路便利店这部分的销售占比预计能达到20%至30%。
前述饮料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疫情对能量饮料影响必然是负面的,严格的管控直接影响到工作场所的客流量。交通部数据就显示,自2017年起,全国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速开始放缓,最新的2021年数据则还未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
北方区域乏力的业绩表现和新品放量的低于预期,背后都折射出以营销能力为主导的软饮料产业,在消费者教育和新品持续研发上的后劲不足。
而渠道营销推广还在继续。“我们要抢冰柜、抢陈列位。”林木勤在业绩交流会上对未来作出展望。
(财联社记者 罗祎辰、张晨静、张良德亦对此文有贡献)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