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静待美联储“大动作” 中国资产或成避风港
- 2022年04月29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枕河
提要:安本中国区固定收益负责人吴子宇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可能会受益于全球投资者的多元化配置选择,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偏向宽松政策的迹象明显,而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此外,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仍然较低,只有约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美国现在的物价真是太高了,未来我们进超市可能都要买不起日用品了。”在旧金山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张女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感叹说。
美国今年以来持续走高的通胀水平,不仅给本地消费者带来巨大压力,更是让长期“鸽派”的美联储忧心忡忡。下周美联储将召开新一轮议息会议,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媒体会,因而备受各界关注。
近期有观点预测,美联储或单次加息50基点并加快缩表节奏,美股市场将面临压力。部分机构强调,在部分市场风险升温的背景下,中国资产前景被看好,不排除更多资金涌入中国资产避险的可能性。
紧缩节奏或加快
美联储将在当地时间5月3日至4日举行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在此次会议结束后,鲍威尔将举行“面对面”的媒体会,上一次的“面对面”媒体会举行时间是2020年3月。
芝商所(CME)旗下的“美联储观察”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业内预计美联储此次加息25基点的概率为5.7%,加息50基点的概率为94.3%。稍早前还有专家预计,如果出现极端情况,甚至不排除美联储单次加息75基点的可能。
除加息外,市场还关注美联储缩表节奏。花旗集团最新研究报告预计,美联储可能将于5月10日开启缩表,并将于5月至9月连续四次加息,每次加息50基点。美国经济将于明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20%,高于该机构2月底时预测的9%。
美联储将加速紧缩并不令市场意外。根本原因正是前述张女士所描述的物价水平持续走高。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这也是美国CPI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超过6%。
美联储决策层也在不断释放加快紧缩的信号。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表示,美联储应更快速加息以应对通胀和恢复信誉,到今年年底之前应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高至3%以上。波士顿联储前主席罗森格伦指出,当前美国通胀率远高于2%的目标水平,失业率已降至4%以下,美联储还有很大加息空间。
美股前路难料
张女士的丈夫在科技巨头脸书工作,并持有脸书母公司Meta股票,张女士自己则主要投资苹果股票。“今年这两只非常有代表性的科技股表现不佳。目前美联储不会再大幅放水,似乎这些明星科技股的上涨动力也消失了。”张女士感叹说。
美股投资者今年并不顺利。今年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下跌近12%;Meta股价累计下跌近50%。代表科技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逾20%,已步入技术性熊市。
从最新情况看,机构和投资者也对美股后市感到担忧。道富环球市场28日公布了4月份的投资者信心指数。该指数由3月份经修订后的99.5点下降至92.9点。值得关注的是,北美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领跌,下降至95.2点。形成对比的是,亚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小幅上涨至92.0点。编制该指数的道富投资者行为研究部指出,投资者风险偏好在4月份继续收缩。面对通胀飙升,美联储的立场日益强硬,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受到抑制,总体风险情绪可能继续走软。
也有专家认为,美联储紧缩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可能被过度放大。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侯普指出,美联储的“鹰派”言论给市场带来惊吓,但市场不应害怕这些激进的言论,而应表示欢迎。“鹰派”言论可以帮助美联储承担压力,并且可以引导投资者心理。美联储以及其他央行可以借此安排软着陆措施并避免经济衰退。
中国资产被广泛看好
在外围市场风险升温的背景下,不少外资机构人士看好中国资产前景。近期不排除更多资金涌入中国资产避险。
侯普指出,近期的一些市场波动并没有改变其对中国市场2022年下半年更为积极的看法。预计将有更多政策出台,为今年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带来强劲增长动能。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更强劲的增长。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中国国内的投资者情绪可能已接近筑底,这意味着中国股票持续调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以目前估值来看,A股开始显得具有吸引力。股票投资者可能会考虑建仓获得政策支持的部分行业,如替代能源、电动汽车和高科技制造业。对于固定收益投资者而言,中国可能会加大财政刺激力度,这意味着财务稳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可能很快迎来投资机会。
安本中国区固定收益负责人吴子宇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可能会受益于全球投资者的多元化配置选择,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偏向宽松政策的迹象明显,而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此外,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仍然较低,只有约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