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 中国这十年: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 2022年06月07日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陆珊珊

    提要: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科技界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2022年6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科技界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高水平人才持续迸发

    “人才强、科技强,是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和最重要的引领力。”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指出,我国更加重视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

    王志刚表示,在人才方面,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态,让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为此,国家出台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包括深化科技评价和激励制度改革、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等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的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也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可。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介绍,饱受关注的“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了7.5万项,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资助项目数逐年增长。

    学界同样为科研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据中科院院长侯建国介绍,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中科院实施了特聘研究岗位制度,给予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设立了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拔尖青年人才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

    同时,中科院加强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储备,已经选聘12000多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特别研究助理,深挖人才的“蓄水池”。过去十年,院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累计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15万毕业生。

    十年来,我国人才在结构上、数量上都有了优化和提升,人才数量是全球第一,同时高水平人才不断成长涌现,在开拓新的领域、承担领军项目,以及科学发现前沿预判等方面都涌现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最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王志刚称。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王志刚介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一些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科技的发展,也助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据王志刚介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加快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研发攻关。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也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我国也取得了瞩目成就。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这一系列重大工程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研制成功“深海一号”钻井平台并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进入1500米超深水时代。

    “同时,我们还创办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瓶颈制约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志刚道。

    随着企业科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快速提高。据王志刚介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已达76%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2018年的75%,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各领域创新、平衡发展

    “科技在经济产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产业发展遇到问题或者挑战的时候,科技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志刚指出,疫情期间,国家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创新药物、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诊疗技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科技为民是我们科技领域重要方向,要做的事情也是最多的。”王志刚道。

    科技使粮食安全更有把握。土地方面,我国聚焦正常耕地外的干旱半干旱土地、盐碱地、红黄壤,以及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持续下功夫,如杨凌示范区针对干旱半干旱土地,20多年来形成一些种植方法、品种,已在全国推广,推广面积达到上亿亩。种业方面,我国在小麦、玉米、蔬菜、猪、禽类等方面都研发了自己的品种,特别在主粮方面都以中国品种为主。

    科技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目前要达到双碳目标,需要通过科技使能源安全更有保障、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我国在超超临界发电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特高压输电处于先进水平。基于煤的能源禀赋,新的科技成果使我们对环境的影响更小,这些都是科技成果解决能源安全、解决减排减碳的重要产品。”王志刚解释。

    科技为人民生命健康筑牢坚固防线。王志刚介绍,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开始,我国在7天之内分离病毒毒株,明确是新冠病毒,相较2003年抗击非典时速度要快得多。再过7天,就研制出了检测试剂,有了有效筛查手段。

    科技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三地研发投入占全国30%以上,北京、上海技术交易合同额中,分别有70%和50%输出到外地,这就是中心辐射带动示范作用。169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9.2%。今年1-4月份,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7.8%,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