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瞄准千亿元规模“氢经济”
- 2022年06月27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按照《规划》,上海一方面将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向氢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另一方面还将围绕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培育一批氢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马路上,一辆青绿配色、车身印有“H2O”字样的公交车从记者面前驶过,作为临港新片区投运的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喝氢吐水”的临港7路公交总能引来乘客好奇的目光。
近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在上海,目前“尚觉新鲜”的氢能源应用场景,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变得“屡见不鲜”。
70座、1万辆、数万吨的裂变效益
根据《规划》,上海将在当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的基础上,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至10万吨/年。
数字的变化,反映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与应用规模的扩大,更令人期待的是由此带来环境效益的成倍提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西上海油氢合建站、安智油氢合建站,是上海市首批商业化提供加油加氢服务的综合功能站,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每天都有氢能源物流车和垃圾收运车来加注氢气,每辆车加注时间约为4到6分钟,可续航300到400公里,具有加注效率高、续航里程长、零污染、零碳排放等优点。”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及长远,上海计划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头部企业”与“专精特新”的双向奔赴
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既有赖于行业内传统大型企业的转型发展,也离不开一批领域内“专精特新”企业的做优做强。
一路向南,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化工企业产生的副产氢气经过回收、提纯、充装、液化,正用于氢能源车辆的加注使用。曾几何时,这些传统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氢气,因为没有“更好的出路”,大多被企业自己用作燃料烧掉,业内人士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把优质木材直接当柴烧,如今应用于氢能源车辆上,就好比是把好木材做成了好家具,用对了地方。”
按照《规划》,上海一方面将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向氢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另一方面还将围绕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培育一批氢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一家具有“专精特新”资格的内资气体企业,上海浦江特种气体公司董事长刘炜炜说,在氢能发展的大潮下,中小型企业对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的分工正变得更加明晰,“当前我国绿氢制取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企业将绿氢作为未来布局的主要方向,攻克以农作物秸秆、锯末、有机肥或填埋垃圾等为原料的生物质制氢。”
“东西南北”不断延伸的空间布局
未来,一个“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将在上海形成。“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其中,临港新片区此前就宣布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国际氢能谷”。目前,一组14座加氢站的基础设施正按照规划建设;一个专注于氢能产业投融资的发展基金开始发挥效用;一批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联动发展的运营平台已经计划落地;一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利用就近优势合作发展。
东西南北的布局中,氢能应用的场景已渐次丰富起来。东边,往返于产业园区与生活社区的职工们如今可以坐着氢能源公交上下班;西边,在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一辆辆氢能源物流车正参与到电商物流企业的配送工作中;南边,化工企业曾经的副产“废料”正成为宝贵的资源加注到氢能汽车中;北边,钢铁基地里一批商业化运营的氢燃料重卡,正在为“零碳运输”积累应用经验……
不止于交通领域,《规划》提到,上海将构建氢能的多元应用格局,优先打造若干世界级的示范场景,并将加强开放协同合作。未来,“东西南北”的边界将不断延伸,一边扩大氢能产业“朋友圈”,与东西部地区城市共同打造上海氢能产业城市群;一边将立足长三角,高水平推动氢能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应用推广。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