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 水泥市场普遍“高喊低卖” 上市公司效益回升需加大供给侧改革
    • 2022年11月25日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丽新 陈潇

    提要:王郁涛表示,“行业企业也可以结合本行业高耗能特点,快速推动在原燃料替代、数字化转型、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和碳捕集、封存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从而降低相应生产成本。”

    “涨价了,但同比还是偏低。”海螺水泥云南地区销售人员11月24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受益于传统旺季,海螺水泥云南地区出厂价每吨涨价50元。

    据了解,除海螺水泥外,包括华新水泥、冀东水泥在内的多个水泥企业进入四季度后也在纷纷提价。

    另一地区水泥企业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为执行错峰停窑,工厂停工时间已超过10天,目前工厂库存不高再加上区域内有重点项目开工,近两个月来,水泥价格涨价100元/吨。“目前销量还不错,并没有受到涨价影响,之前很多工厂都停工了,执行错峰生产,总体来说还是有效果的。” 上述海螺水泥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1月23日,水泥全国主流市场均价为403.92元/吨,相比一个月前的392.75元/吨小幅上涨。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王郁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水泥错峰生产执行情况较好,库存有所下降,生产成本推动价格上调。但总体来说,未来水泥市场需求总量下行是趋势,水泥行业应严控新增产能,加快引导低效产能退出,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围绕‘双碳’目标,发展相对低碳的上下游领域,这对实现全产业链的综合发展,以及降本、降碳,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游需求较弱

    尽管四季度水泥价格迎来小幅回升,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依然面临多重考验。海螺水泥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3亿元,同比下降29.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19亿元,同比下降44.53%。受原煤和外购电价格上涨影响,海螺水泥上半年燃料及动力成本上升39.42%。

    “在宏观经济环境偏弱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全年水泥需求下滑10%左右,致使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60%左右,产能过剩将达到40%左右。”王郁涛表示。

    水泥人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水泥企业在陆续发涨价通知,但是下游需求较弱,水泥不像其它产品,不能长时间储存,只能暗地里降价出手,这也就导致市场普遍出现‘高喊低卖’的现象。”

    今年以来,广东、山东、浙江、宁夏、山西等多地都已经制定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实施水泥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自2022年4月1日起,现行工程建设将强制要求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超过10家大型上市房企公开承诺公司新建建筑100%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在环保以及脱碳等多重压力之下,水泥行业有望迎来出清。

    企业押注新赛道

    与此同时,行业巨头也在将目光投向更多其他领域。

    海螺水泥在11月9日披露的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中显示,海螺水泥作为行业巨头,正在积极参与建设新能源项目。本次中期票据将募集15亿元人民币,拟全部用于光伏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除本次募集的金额外,海螺水泥还将投资近30亿元用于包括1个光伏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24个光伏发电项目。

    据了解,海螺水泥已经建成17个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1亿度,成为水泥行业的标杆。

    万年青8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成立新能源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建成公司部分子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后续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还有部分水泥企业通过成立私募基金等方式,加码其他新经济领域,其中有行业巨头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大量投资项目逐步对接资本市场的退出,未来退出收益也能够对平衡主业周期波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水泥行业作为较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行业,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企业布局新能源等新赛道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双碳”背景下的成本问题。

    对此,王郁涛表示,“行业企业也可以结合本行业高耗能特点,快速推动在原燃料替代、数字化转型、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和碳捕集、封存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从而降低相应生产成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