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场景
- 2022年11月29日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袁泽睿
提要:宋向清认为,将太空技术成果转化为太空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应该让太空生物制药、太空农业育种、太空星际旅游等扩展为太空产业,建立具有稀缺性的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太空产品和服务群落,促进太空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标准化,将成为未来我国太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变成现实。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我国已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条件。太空探索和月球探索一直是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太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
专家表示,在太空环境、太空资源、太空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领域,将形成经济新赛道。同时,对普通大众来说,随着太空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太空科技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健康、饮食、穿着、出行、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生活场景中,不断推动提升生活品质度和生活便利性。
我国已具备载人登月条件
11月28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通报任务有关情况。季启明表示,通过前一阶段的工作,我国突破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登月任务实施方案。这些工作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已经具备开展工程实施的条件,我相信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季启明说。
月球是人类拓展和开发利用地外空间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月球探索也一直是当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热点和焦点。从1969年美国将人类首次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开始,如今,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提出载人登月计划,美国也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
在11月22日举行的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表示,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箭体直径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当,通过将已经成熟的火箭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将满足我国载人登月的任务需求,可能分两次发射,实现三名中国人登上月球。
而在日本,太空风险企业ispace等也计划发射登月飞船。ispace宣布于11月28日下午发射其独立研发的登月舱。届时将搭载于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上,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
太空经济新赛道
从市场规模来看,多家咨询机构均认为太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例如,欧洲咨询认为,至2030年,太空经济规模将从2016年的2850亿美元升到64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预计,到2040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可能突破万亿美元。美银美林的预计更为大胆: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包括登陆前、登陆过程、登陆后使用的全部工具装备,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对地球资源到太空后的再培育、再合成,以及利用航天器进行跨星球的人员物资配送,都属于太空经济产业,未来有无限的开拓空间。
从月球相关业务来看,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2036-2040年的五年时间内,向月球运货的业务规模或高达420亿美元。与月球水资源开发等相关的环境数据催生的市场在同一时期内或高达56亿美元。
资源丰富是月球开发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月球可能存在丰富的水资源。“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阴影坑,我们认为很可能是有水的。因为终年不见阳光,那里的水就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表示。
其他国家同样在关注月球的资源。韩国总统尹锡悦11月28日公布了未来太空经济路线图,指明韩国今后20多年建设航天强国的政策愿景。尹锡悦宣布,到十年后的2032年将成功登月并开采月球资源。
吴伟仁认为,我国应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集数据中继、导航、遥感于一体的月球互联网,形成一体化后,可以对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和探测器实行有效管理。
“上天”带来的新科技
再以阿波罗计划为例,它带动起了美国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遥控作业、无线电制导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该工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遥控作业等许多技术成果又转移到民用,促进了科技与工业的整体发展与繁荣。
大众接触最多的购物计价用的条形码是航天技术杰作之一,它最初是美国为控制“阿波罗”计划不计其数的组件而发明的;方便面调料中的干菜叶就是航天食品中常说的脱水菜,这项技术也是在阿波罗计划中首次应用。
“以太空育种为例,太空中可以培育研发新物种,种子拿回地球后,可能会在产量、质量上发生改变,对普通人的饮食结构、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能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宋向清进一步介绍。
太空经济还有望促进人类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变革。“太空正在成为突破人类健康、长寿、疾病等诸多难题的全新视域。同时,太空医学也是未来太空探索、开发甚至太空定居等各项重大工程的前提和保障,是撬动万亿太空经济的重要支点。”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医疗产业与普通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太空科技民用将惠及更多患者。在“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健康产业博览会上,为我国航天员服务的“太空医疗”技术首次亮相。原是航天员进行头低位卧床实验的训练工具,被应用到自助式多功能照料床上,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锻炼。另外一张“负压桶”大床同样出自航天员训练中心,这张床可广泛用于头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因初筛和辅助诊断。
“在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太空探索科技成果的转化,也许会对普通大众生活的健康、饮食、穿着、出行、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改变。”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太空经济目前仍属于特殊经济形式,进入门槛高,具有稀缺性,且应用场景多、应用价值大,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
宋向清认为,将太空技术成果转化为太空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应该让太空生物制药、太空农业育种、太空星际旅游等扩展为太空产业,建立具有稀缺性的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太空产品和服务群落,促进太空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标准化,将成为未来我国太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