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好中国市场大机遇 外资“落子”速度加快
- 2022年12月14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昝秀丽
提要:近期,一系列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有力提振了各方信心。股市方面,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养老投资产品创新发展,不少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改革试点的机遇。债市方面,人民银行、外汇局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外资投资便利度。期市方面,证监会表示,将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
富达国际宣布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全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高盛透露旗下高盛工银理财已正式开业,渣打银行计划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近期,多家外资机构“落子”中国进程加快。
业界人士表示,中国坚定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有力提振各方信心。相信随着更多开放政策红利释放,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将继续提速。
巨头加大在华布局力度
国际金融机构正加紧开拓中国市场,财富管理成为外资布局的重点领域。
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温泽恩透露,高盛与工银理财共同组建的合资理财公司“高盛工银理财”已于近期正式开业。高盛将为投资者提供权益投资、跨境投资、创新另类投资、多元化投资等系列产品和服务方案。
富达国际日前宣布,公司全资拥有的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富达国际因此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全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我们期待为广大中国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其投资和养老需求。”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薏说,富达国际希望在中国打造一家以养老金和资产管理服务为核心、业务领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公司。
此外,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张晓蕾透露,渣打银行计划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目前已进入监管审批阶段。据证监会公开披露的信息,多家拥有外资背景的筹建证券公司等待监管部门审批。
“近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和潜力,正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目光。”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胡知鸷说。
政策“礼包”接连落地
大力推动养老投资产品创新发展、积极实施债券市场统一开放、稳步增加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金融机构加速入场,缘于中国市场拥有的巨大吸引力,也缘于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立场和政策红利。
近期,一系列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有力提振了各方信心。股市方面,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养老投资产品创新发展,不少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改革试点的机遇。债市方面,人民银行、外汇局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外资投资便利度。期市方面,证监会表示,将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
高盛中国联席主管兼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翔表示,中国市场是全球投资者不可忽略的市场,中国持续扩大金融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资投资便利度,是外资机构竞相布局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已被取消,中国还放宽了外资机构在资产规模、经营年限、股东资质等方面的要求。随着这些开放政策落地,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说。
更多务实举措在路上
多家外资机构表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中国监管机构会推出更多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
增持中国资产、增设在华机构、广纳中国人才,包括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在行业准入放开叠加资本双向流动加快背景下,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进程将继续提速。”范翔说。
外资机构十分关注中国金融衍生品、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开放政策。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区主管房东明表示,瑞银期待着在QFII新规下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开,提供更多投资与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吸引海外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市场是全球投资者不可忽略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表示,公司业务重心将聚焦于发展二级市场业务,实现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双轮驱动。公司正在申请公募基金销售及融资融券业务牌照。
“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证监会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进展。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