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企稳向好有底气 内外资机构纷纷看好2023年A股市场
- 2023年01月03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翻开2023年新篇章,外资和内资机构纷纷表示看好A股市场行情。受访机构普遍认为,宏观方面,中国经济迈入新周期,A股基本面将持续改善,有望走出新一轮牛市;微观方面,随着上市公司业绩修复,A股上行动能将更充足,预计2023年消费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中游制造等领域企业盈利增速较快。
翻开2023年新篇章,外资和内资机构纷纷表示看好A股市场行情。受访机构普遍认为,宏观方面,中国经济迈入新周期,A股基本面将持续改善,有望走出新一轮牛市;微观方面,随着上市公司业绩修复,A股上行动能将更充足,预计2023年消费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中游制造等领域企业盈利增速较快。
经济企稳向好
提升A股吸引力
展望2023年,较多机构使用了“牛市”“整体乐观”“迎来逆转”“慢牛新格局”等乐观表述。例如,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多项估值指标显示A股处在相对底部位置,正在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
天弘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最后两个月,影响A股的两大宏观因素,包括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对社零和服务业的影响,均朝着积极方向转化。同时,预计2023年政策因素将对A股市场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宏观政策将加大稳增长力度,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消费复苏的步伐将加快。同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相关产业链有望企稳,房地产投资也将企稳回升。”中原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宏观经济在消费和投资的带动下,有望回归至潜在增长水平。A股基本面将迎来进一步复苏,市场风险偏好将回升,有利于A股市场估值水平的抬升。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中长期社融增速有望重回上行通道,A股也将重新进入上行周期,开始震荡上行阶段。
与此同时,外资纷纷看好中国资产。富达国际基金经理Hyomi Jie表示:“虽然大部分发达国家正面对通胀、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等多重挑战,但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健康,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经济方面,中国央行采取了更具支持性的政策,并将政策重心转向稳经济和保增长。对于寻求分散地区风险的国际投资者来说,这些因素让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等利好因素涌现,中国股票市场将进一步提振。
国内外投资者均表示看好2023年A股流动性。中信建投认为,2023年A股市场资金面有望明显好于2022年。预计2023年全年外资将带来3000亿元增量资金,公募基金将带来约6000亿元增量资金,私募证券基金将带来3500亿元左右增量资金。
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表示,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持续回升,金融市场资金有望持续流入中国。
上市公司业绩修复
A股上行动能足
从微观层面来看,较多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盈利韧性等方面给予关注与积极展望。
据申万宏源测算,2023年A股市场(非金融两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3%。银河证券认为,受上市公司业绩修复影响,二季度A股上行动能或更为明显。国金证券则认为,2022年财政端“留抵退税”、货币端“设备更新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对企业报表起到良好保护,2023年政策续力下,“累积效应”将现。
对此,周建华表示,2023年企业业绩将有所分化。上游工业品价格虽然相对较高,企业利润维持在较好水平,但从基数的角度看,利润增速将有所下降,同时全球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上游工业品价格可能继续回落,相关企业业绩前景不佳。对于下游企业来说,随着成本下降、消费需求回升,业绩增速有望加快回升。
“2023年,整体A股盈利增速将呈低位复苏态势。从大类行业来看,2023年盈利增速相对较高的板块预计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中游制造等领域。”陈刚表示。
具体来看,陈刚认为,随着疫情扰动因素弱化,消费复苏可期;信息技术板块在信创、数字新基建等拉动下,有望迎来反弹;中游制造领域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光伏、锂电、通用设备等部分领域的高景气度,预计盈利有所改善。而上游资源品板块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以及海外需求下降,盈利将会进一步承压。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何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议关注预期处于底部的顺经济周期价值股,例如金融、消费与地产等领域个股。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表示,中期来看,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的领域将出现“赢家”,比如可再生能源、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创新等;从较长期来看,看好电动车整车厂、电动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等相关标的,以及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受益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