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眼>正文内容
    •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
    • 2023年05月24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数字技术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取得长足提升。预计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更好地调动各方力量建设数字中国。

    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提出,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业内人士表示,数字技术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

    《报告》明确,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和应用,着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深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快健全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归集、共享利用。建设完善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健全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公共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强化网络版权保护。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此外,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持续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数字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企业加快推进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达64.9%;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达14.9%;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电信业务收入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5%。

    数字文化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近10.31亿,网民使用率达96.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网民使用率达94.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超过6亿,占网民整体的六成以上。

    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温室、产品溯源等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覆盖深耕、插秧、播种、收获、秸秆处理等环节。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主要表现在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等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数字技术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取得长足提升。预计资本市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更好地调动各方力量建设数字中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焦兮兮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