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 新动能快速积聚!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 2025年02月25日来源:工人日报

    提要: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指出,2024年,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海洋资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今天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指出,2024年,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海洋资源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4年,海洋经济新动能快速积聚,海洋经济发展亮点纷呈,重点海洋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182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以修正总吨计的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回暖,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保持全球首位,全年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公报》显示,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24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62849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59.6%,拉动海洋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邮轮旅游热度高涨,海洋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海洋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外需回升带动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海运贸易航线网络不断织密,全年实现增加值8194亿元,比上年增长7.4%。

    2024年,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一是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在西太平洋完成4000米级海试,成功采集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样本,攻克了深海复杂地形高机动行进、智能精细控制等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钻井系统第二代旋转导向在南海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二是海洋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在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领域,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积极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创新平台。在海洋工程技术、深水油气装备、深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央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成立创新联合体,有力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也是海洋传统产业数智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一年。我国首个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发布,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推动渔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提档加速。首个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完成安装,首个自主研发的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加速海洋油气产业智能化转型。高技术船舶制造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修载比达0.43,创历史新高。首个船舶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DMS 5.0正式上线,“象群”系列智能涂装机器人正式“上岗”,海洋船舶工业数智化发展成效显著。

    石绥祥指出,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也是一大亮点。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效果不断显现。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广东珠海实现稳定产氢,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我国构建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58亿条基因序列的海洋微生物组数据库,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蓝色药库”开发取得新进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