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 增量政策工具蓄势待发 稳增长该出手时会出手
    • 2022年05月13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丽靓

    提要:“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胡祖才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有足够的空间和多样化的工具,我们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有丰富的调控经验,将会进一步加强相机调控,该出手时就会出手。”

    5月12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谈到经济工作,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作出上述回应。

    在加力稳增长的当下,“增量政策工具”已成高频词汇。分析人士预期,在财政、货币、就业、外资外贸、改革等诸多领域,一系列储备政策工具引弓待发。

    增量政策工具多

    当前,如何答好2022年中国经济“考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韩文秀强调,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

    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要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活经济,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继续稳定信贷总量,继续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韩文秀表示,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

    大力发展新能源

    向“双碳”目标迈进,也是我国在新时代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要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需要强调的是,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先立后破,实现安全降碳。”胡祖才说。

    要抓紧推动重点行业能效达标改造,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规范发展碳市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在绿色金融方面,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胡祖才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