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 虚拟现实五年计划来了
    • 2022年11月02日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魏蔚

    提要:为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工信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上述《计划》。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11月1日,工信部公布了由工信部、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要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被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为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工信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上述《计划》。

    根据《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6年,实现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显示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丰富,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实现总体目标,《计划》提出五个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可以看出《计划》对关键技术、产业链、应用场景落地十分重视,这刚好对应着支持产业繁荣的三个方面,底层技术支撑、产业链平衡发展和应用落地”,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计划》提出的三个专项工程正是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全产业链条供给提升工程、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

    结合总体目标和专项工程细节,在关键技术方面,《计划》明确了近眼显示技术、渲染处理技术、感知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内容生产技术、压缩编码技术、安全可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提出研究制定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广播电视和网路视听虚拟现实制作试验区、虚拟现实赋能舞台艺术数字化制作试验区。

    在全产业链条方面,《计划》提出了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发展方向,以实现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场景应用方面,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工业赋能、沉浸式旅游体验、大众健身等优先布局,以体育健康为例,聚焦“大体育,大健康”发展需求,面向体育用品、运动设施、健身软件及平台,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支持虚拟现实落地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在训练、赛事中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化的新型体育运动解决方案,构建大众健身新业态。推动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治、康复护理、成瘾戒断、心理辅导、关怀探视、手术导航等场景应用落地。到2026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域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