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 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财政持续发力
    • 2022年11月10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欧阳剑环

    提要:为促进投资持续向好,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额度被视为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方向之一。在此预期下,不少地方已开始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较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地方提前谋划专项债项目,有利于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稳投资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水利资金941亿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近日,多项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

    专家认为,提前下达财政预算资金有助于推动相关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为促进投资持续向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持续加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

    预算资金提前下达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多项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地方政府将相应资金编入本级预算,提前谋划2023年巩固衔接工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提前下达衔接资金对于农业生产包括相关行业的投入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也有助于为明年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开好头。

    此外,财政部还提前下达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较2022年提前下达金额(同口径)增加44亿元。其中,提前下达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70亿元。

    水利建设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提前下达,为支持地方提前谋划实施2023年水利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有效投资提供有力保障。何代欣表示,水利相关资金提前下达有利于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投资。

    财政部表示,将督促各地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加快预算分解下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抓紧扩大有效投资,为稳住经济大盘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资金支持加快跟进

    扩大有效投资是目前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为尽快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资金支持加快跟进。

    一方面,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盘活。“专项债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参照专项债带动基建总投资规模30%的比例进行测算,四季度发行专项债结存额度规模约为5022.01亿元,投向基建领域的规模约为2912.77亿元,可撬动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约为9709.22亿元。

    另一方面,被称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在发力。截至目前,已落地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超过6000亿元。“作为补充项目资本金、助力扩投资稳增长的阶段性举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有典型的财政货币政策联动效应。”财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宣宇表示,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于有效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抓紧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加快释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将强化政策效应,同时有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作用。

    政策继续加力

    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下,基建投资料保持高位增长。

    “四季度,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和低基数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从高频数据来看,全国基建项目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长10%左右。

    华西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孙付认为,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以及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基建实物工作量将会出现明显提升。

    为促进投资持续向好,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额度被视为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方向之一。在此预期下,不少地方已开始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较早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限额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地方提前谋划专项债项目,有利于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稳投资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