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大参考>正文内容
    • “真金白银”稳经济 积极财政加力提效路径明
    • 2023年03月29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关乎整个宏观调控的效力和效益。“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协调,将产生‘1+1>2’的效果。”李扬说。

    近日,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专家表示,从近期财政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路径明晰。一方面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另一方面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此外,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强政策协同配合。

    专家认为,当前财政支出前置特征明显,体现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调,有利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延续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加大支出力度

    财政支出加力在数据上得到清晰反映。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0%,较去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

    “1月至2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0%,高于去年全年增速,体现财政支出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助力经济复苏。此外,前两月公共财政支出完成今年全年预算的14.9%,是2003年以来同期新高,支出前置特征明显。”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

    此外,从专项债发行节奏和发行规模方面亦得到体现。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06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408亿元、专项债券8269亿元。

    专项债发行节奏持续前置特征明显。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说,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今年赤字规模和专项债规模扩大,体现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加力”是今年经济形势需要,是顺应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目标的要求,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均高于去年,体现出财政政策较为积极,有利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完善税费优惠

    减税降费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大发力点。

    税费优惠政策把“肥”施到企业发展的根上,能发挥比较明显的政策效果。“税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用‘真金白银’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底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表示,白云电器去年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共5500余万元,企业所得税相应减免831万元。

    目前,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将延续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多则公告,明确延续和优化实施多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多项阶段性的税费优惠政策被给予了更长的优惠期限,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政策还被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表示。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对支撑经济恢复、进一步激发内需至关重要。”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关乎整个宏观调控的效力和效益。“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协调,将产生‘1+1>2’的效果。”李扬说。

    对于政策的“协调配合”,专家认为,可把政府债务管理作为抓手,强化财政货币协同。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根据专项债发行情况及时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支持,为专项债发行提供充足保障。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财政重点投向领域及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牵引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撬动更多资源同步进入。

    基建投资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支持的重点领域。罗志恒建议,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高瑞东认为,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可能进一步增加额度,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焦兮兮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