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经营参考>正文内容
    • 外资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在华展业、投资步履不停
    • 2023年12月13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陈铭侨表示:“渣打证券将依托集团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网络优势,开拓新市场,发现新机遇,致力于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中国在岸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成为联通境内外优质资产和投资者的桥梁,为服务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在华展业、投资动作频频,新进展不断。

    12月11日,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证券”)宣布获得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另外,复兴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兴证券”)申请的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近日火速获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公司、增加业务种类的申请不断获批,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均不断提高。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既能够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也能够为境内券商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渣打证券

    计划明年上半年正式展业

    自2020年证监会宣布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渣打证券作为首家获准新设的外资全资控股券商,于今年1月19日获批筹建,5月5日完成登记注册,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10.5亿元。此次渣打证券获准开展四类证券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渣打证券表示,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

    “渣打证券作为渣打集团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集团在华服务客户资本市场需求的能力。”渣打集团亚洲金融市场部主管、渣打证券董事长陈铭侨表示,坚信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会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也会不断增强,对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

    目前,全行业共有18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渣打证券、高盛中国、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为外资全资控股公司。从经营业绩表现来看,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外资参控股券商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合计分别占行业整体的5.6%、6.56%、7.15%、5.5%。

    外资金融机构正加快在华拓展业务的脚步,已成为境内金融市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星展证券(中国)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的申请被证监会核准;汇丰前海证券向证监会提交的《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核准》相关材料已被接收;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计划向全牌照方向发展。

    “外资机构频频对境内金融市场进行布局,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资本市场不断繁荣发展,居民财富水平不断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被外资机构看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策方面的利好,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的门槛有所降低。”赵锡军表示,随着境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各项法规及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因而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有所加强。

    陈铭侨表示:“渣打证券将依托集团的专业能力和全球网络优势,开拓新市场,发现新机遇,致力于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中国在岸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成为联通境内外优质资产和投资者的桥梁,为服务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贡献一份力量。”

    外资机构

    加速投资中国市场

    除了积极在华展业外,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市场步履不停。11月22日,证监会接收了复兴证券的《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申请材料。12月4日,复兴证券的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得到证监会核准。

    据了解,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仅以自身名义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不在境内开展经营性活动。

    “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展业的脚步加快,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有助于丰富金融供给,增加增量资金,提振市场活力,改善券商行业发展环境,促使国内证券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投资者的能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