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家电>正文内容
    • 格力美的齐推债务融资 “未雨绸缪”还是另有打算
    • 2020年03月04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自去年以来,家电行业轰轰烈烈的转型升级之路就已开启。作为家电双雄,收购并股、混改跨界....。。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也早已踏上转型之路。对此,况玉清表示,“日子好过的时候不布局未来,等到主业不行了再去转型,那个时候就有心无力了。”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发债就意味着“借钱”。而对于“不差钱”的格力电器(000651)和美的集团(000333)来说,在几天内相继推出大规模的债务融资计划,让市场对于家电双雄后续的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2020年2月27日,美的集团公告,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200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其中,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不超过100亿元、中期票据不超过1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包括不限于偿还债务、调整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或重要支付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几天后,格力电器于3月1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合计额度不超过180亿元(含),其中,拟注册超短期融资券的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规模不超过30亿元,中期票据的规模不超过50亿元。主要用于公司及下属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支持项目建设等生产经营活动。两家公司合计融资规模达380亿元。

    作为国内家电领域的龙头,不管是从公司业务还是账上资金来看,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都不缺钱。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格力电器账上货币资金达1362亿元,美的集团则有524亿元现金在账。

    然而,在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两家公司推出的融资规模都不小。数据显示,格力电器自1996年上市以来,累计完成融资265亿元,美的集团上市至今累计融资353亿元。此次融资,格力的发债计划额度,接近其23年以来累计融资额的七成;美的集团则是接近其上市7年来累计融资额的近六成。

    对于公司有钱还“狮子大开口”的情况,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企业盈利能力很好的时候,发债成本很低,趁势投资未来,做长期打算,居安思危,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这可能就是两家公司此时发债的根本原因。”

    不过,虽然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目前尚“不差钱”。但“2019年家电市场整体萎缩,销售额同比下跌。叠加今年年初疫情对家电行业的打击,2020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许多家电企业的营业额将下降三分之一或更多。”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经营压力,这也是两家巨头不约而同大规模融资的原因。毕竟如果是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两家公司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覆盖经营成本,完成各项投资。”

    华西证券(002926)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汪玲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一季度属空调消费淡季,厂商打款进度并未受到影响,但提货意愿不强,厂家现金流无压力,但经销商或许有所压力,也有可能短期融资在于帮助经销商。”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来,家电行业轰轰烈烈的转型升级之路就已开启。作为家电双雄,收购并股、混改跨界....。。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也早已踏上转型之路。对此,况玉清表示,“日子好过的时候不布局未来,等到主业不行了再去转型,那个时候就有心无力了。”

    公开资料显示,美的集团先是4.73亿美元收购了东芝旗下的白色家电业务,接着又以292亿元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库卡,随后又将小天鹅直接并股,可以说布局相当多元化,国内外市场均有发力。另一方面,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先后跨界进入“新能源”、“芯片”领域,近期又投入2000万元成立子公司,布局医疗器械行业。此外在经历混改之后,高瓴资本的加入让格力电器数字化转型成果更加值得期待。

    此外,况玉清还表示,为了抓住5G带来的智能家电狂潮,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也将考虑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完成转型布局。而这些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传统家电厂商受到互联网冲击很大,内有转型压力,外有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公司用智能家电占领市场。尤其是5G到来之后,SIOT设备会空前爆发,传统的家电厂商如果不加速自身的智能化转型,今后的衰落就可能非常快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锦秀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