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家电>正文内容
    • 激光电视产业吸引新玩家不断入局 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三年内有望达80%
    • 2021年09月18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下市场中各类技术路线并存,也引起了业界有关谁是下一代主流技术的讨论。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下市场中各类技术路线并存,也引起了业界有关谁是下一代主流技术的讨论。

    激光电视异军突起,显示“军团”也不断壮大,各类玩家甚至不惜跨界入局,引发资本热潮。

    日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在第三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激光显示是彩电的未来主流显示技术之一,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关键战略技术,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着力推动我国激光显示产业聚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激光电视产业现状如何,还有哪些重点领域待突破?

    年度复合增长率达181%

    从推出概念到观望、试水,再到规模扩张,激光显示产业链正在快速发展。

    7年前,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100寸激光电视,彼时,众多企业还在观望。今年上半年,激光电视在中国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58%,激光电视的复合增长率实现逆势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相比彩电行业的持续低迷,2015年至2020年激光电视的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81%,预计今年同比增长超80%。目前,中国市场上可监测到的激光电视品牌数量已经有34家。

    除了海信、长虹、极米、坚果等已在激光电视领域布局多年外,三星、索尼、LG及爱普生、惠普、明基等全球玩家也不断加入,激光显示“大军”不断壮大。

    就连零售巨头国美,也在电视产业链布局,其曾与坚果联合推出国美品牌的激光电视,定位高端,抢占大屏入口。在国美看来,推出有着自主研发能力的电视及与电视巨头在大屏领域联合布局,是国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落地的重要一环。

    国美方面透露,未来还将与海信、长虹联合在国美门店智能场馆进一步发力激光电视,加快体验店建设,并持续增强自主研发产品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部分头部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化。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 2021年上半年,海信激光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1%,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长虹激光显示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先平认为,目前,激光显示被纳入科技部重大专项,我国已掌握全球激光显示专利约一半以上。在市场、政策均利好产业发展的机会下,传统家电品牌、投影品牌、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入局。

    “激光电视是企业布局显示大幕的重要入口,随着品牌丰富化、产品创新多元化、价格线下探,产业将在今年进入规模发展期新阶段。当下是激光电视产业发展规模市场的关键时期。预计近两年,还会不断有互联网、产业链跨界的‘新玩家’入局。”长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海信、长虹等企业在激光显示领域有超过十年的技术积累,它们加码大屏生态,给未来电视之争增加了变数,其联合国美等巨头,站在新风口上,欲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先圈地。与此同时,跨界者的进入,将让未来激光电视产业竞合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中国激光显示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晓曦认为。

    关键部件困局待解

    激光显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白皮书预测,到2026年激光电视的出货量将达到178万台。

    不过,当下激光显示产业还面临推广不足、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和零部件上还需进一步攻关。

    “目前激光显示企业在激光器、DLP芯片、精密光学镜片等关键零部件上还要突破,激光电视普及需进一步降成本及小型化。”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刘显荣透露,激光电视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国产化已经全面开展,预计3年内国产化比例将提升到80%。

    李先平认为,激光显示在全息投影、车载、大屏5G工业互联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空间。但要实现应用,需要产业上下游联手攻克各项技术瓶颈,提升激光显示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降本,抢占大屏市场话语权。

    长江证券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管泉森表示,预计激光电视长期空间或在600万台左右,当前只是激光电视成长的起点。提前布局并保持领先的厂商有望优先受益。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齐蒙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