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家居>正文内容
    • 家居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 2022年08月10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分析人士表示,家居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家庭消费支出。目前我国家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散,在稳增长和政策推动下,相关支持措施有望不断落地,将推动家居消费复苏,看好家居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本次政策主要为纲领性文件,后续部门、地方、行业有望自上而下推进细则出台,推动产业发展提速。

    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加快标准互联互通和融合创新、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下乡等13条举措。

    分析人士表示,家居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是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家庭消费支出。目前我国家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散,在稳增长和政策推动下,相关支持措施有望不断落地,将推动家居消费复苏,看好家居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本次政策主要为纲领性文件,后续部门、地方、行业有望自上而下推进细则出台,推动产业发展提速。

    消费需求有待激发释放

    家居产业涵盖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方案》表示,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家居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呈现融合化、智能化、健康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但也面临重点行业创新引领不足、质量精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家居消费需求仍待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方案》从五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动力;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助推提质增效;推进培优育强,巩固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优质供给,提升供给结构适配性;加大应用推广,释放家居消费潜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在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等行业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5%,培育一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应用场景。

    反向定制、全屋定制、场景化集成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比例稳步提高,绿色、智能、健康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智能家居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在家居产业培育50个左右知名品牌、10个家居生态品牌,推广一批优秀产品,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以高质量供给促进家居品牌品质消费。

    中金公司表示,在政策推动以及品牌发力下,家居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头部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下乡

    在具体举措方面,《方案》显示,研究制定智能家居分产业链图谱,加快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精装备、基础软件等关键环节创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推广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交互、生产协同、资源共享等。

    商务部等13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开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9条鼓励政策。

    对此,《方案》也有呼应,提出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下乡。在家居领域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认证,鼓励电商平台、线下卖场设置专门版面及区域,加大绿色家居推广力度。拓展三四线城市家居消费市场,支持企业结合线上线下、AI赋能和深度体验等场景构建,创新营销模式,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促进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市场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健康化智能绿色家电产品,通过新零售、农村电商等方式推动渠道和市场下沉,开展促销让利、以旧换新、以换代弃等活动,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升级消费。

    国盛证券表示,家居龙头在一二线城市布局趋于完善,伴随中国城镇化率提升,家居龙头市场下沉迎来契机,市场加速集中。

    我国是家电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家电市场具有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4万亿元,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中银证券表示,绿色智能家电中低渗透率产品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