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创新线上融资模式 助力小微企业
- 2022年05月12日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彭妍
提要:受疫情影响,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更多地需要依靠线上模式来实现,作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提供方,银行业正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小微企业“活起来”。例如,多家银行相继创新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加大对线上融资支持力度。
近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十项措施,助力实现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受疫情影响,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更多地需要依靠线上模式来实现,作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提供方,银行业正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小微企业“活起来”。例如,多家银行相继创新推出线上信贷产品,加大对线上融资支持力度。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线下贷款,线上融资的触及面更广、灵活性更强,在现阶段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助企纾困的作用。金融助企纾困,需重点提高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更好地实现金融托底作用。例如在贷款结构上,应积极优化风控模型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扩大贷款业务边界。
银行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
近期,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等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明显增加,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可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银行除了减费让利、推出差异化延期还款政策之外,为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多家银行还加大线上融资支持力度。
为企业纾困解难,银行推出了多款特色线上信贷产品。某国有大行支行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了更好地扶持中小微企业,近期我行将一款信贷产品的贷款额度从原来最高限额50万元上升至300万元。利率在3.6%左右。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因地施策”“因需施策”,推出系列安企惠企稳企硬核措施。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某药业公司收到疫情防控定点医院药品物资紧急订单,该公司在购买原材料环节遇到资金缺口,时间紧、任务重。广东茂名工行得知情况后,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与企业对接,并迅速拟定以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税务贷”为主的专项融资服务方案,开启贷款审批发放绿色通道,从提交申请到放款仅用了一天时间,200万元贷款资金就成功发放到企业账户。
为降低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浦发银行主动下调利率,切实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我行推出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浦慧税贷’,针对这类贷款近期银行会给予一定利率优惠,5月份限时优惠利率4.49%。”浦发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
银行线上小微融资模式面临挑战
为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银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3.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
“多家银行推出全线上小微贷款,在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随着业务的深入推进,服务客户数的日益增多,也面临客户需求识别难、欺诈风险高、贷后管理难等问题。”银行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线上小微融资模式需要丰富的信用数据和更成熟完备的技术支持。企业信息披露不真实、不透明会影响线上信贷审批质效,商业银行的中后台流程复杂冗长、技术手段更新不及时会降低线上信贷服务效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商业银行,应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金融科技支持,加强对员工培训力度以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另外,加大与外部数据平台的合作对接,积极接入海关数据、工商局数据、征信系统数据、互联网平台等外部数据来源。
此外,线上小微融资模式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兼顾风控与业务发展的平衡。原晓惠表示,“风险低、纯信用、小额化”的融资需求要求银行要提升差异化信贷服务能力,充分研判企业客户所处行业、环境、区域等外部环境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水平,提升线上服务效率和贷后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信贷线上化使得银行信贷审批和贷后审查面临更多的限制,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优化银行内部数据治理、加强线上审批与线下评估相结合等,确保线上信贷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平稳健康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