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营销员较高峰期锐减400万人 头部企业营销员产能两位数增长
- 2022年09月21日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冷翠华
提要:邱剑认为,推进个险渠道高质量发展,也对险企提出新的考验,尤其是其运营体系、支援体系和培训体系是否与营销员改革目标相匹配。要推动营销队伍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全系统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长远来看,人们对保险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对保险营销员的依赖仍然存在,随着险企各项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销售队伍的沉淀,保险业个险渠道的发展依然可期。
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销售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保险营销员或代理人)为570.7万人,较去年底减少71.2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73万人减少402.3万人。
险企主动清虚叠加保险营销员“出走”,造成营销员人数持续下滑。在此过程中,险企持续推进保险营销队伍高质量发展,目前,头部险企的营销员改革已经初见成效,营销员产能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从行业层面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些难题待解。
人数或未见底
截至2021年底,国内保险营销员共641.9万人。与之相比,2019年和2020年的保险营销员分别为973万人和842万人。到今年6月底,这一数字下降至570.7万人。
保险行业营销员下降的主要是人身险公司人员。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增加至94家,保险营销员由2021年底的472.8万人下降至401.4万人。
同时,财险公司保险营销员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底,90家财产险公司执业登记销售人员169.1万人,到今年6月底增至169.3万人。
对此,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博士邱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寿险营销员持续下滑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前些年保险营销队伍快速扩张,尤其是2015年取消保险营销员资格考试之后,从业门槛大幅降低。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监管政策的规范,缺乏专业知识的营销员逐渐被市场淘汰。
二是随着人海战术的失灵,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转型,走精英化路线,对虚挂营销人力不断进行清退。
三是监管政策对自保件持续进行规范,要求自保件、互保件不参与业绩考核和业务竞赛,限制保险营销员用自保件获取高收益的路径,挤出保费收入中的水分,对营销员队伍也有清虚效果。
四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税收体制的完善等因素,客户分层明显,对保险营销员的要求提高,部分营销员难以继续展业。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近几年,保险营销员不断下滑,本质上是人员清虚以及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未来行业发展模式和个险渠道转型的路径仍然还不够清晰,在专业队伍打造和渠道能力升级方面,行业还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内保险营销人力较难止跌回升。
邱剑认为,目前保险营销员数量或尚未见底,仍有下降空间,但随着行业在国家经济、保障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加之人们对养老需求的持续增长,保险营销队伍仍会稳步提升。
部分险企转型见效
行业转型发展伴随保险营销员持续减少,在此过程中,行业保费增速放缓,险企积极推动个险渠道向高质量方向转型,目前头部险企的转型已经初见效果。
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产能同比增长27%,人均收入7957元/月,同比增长35.1%。人保寿险表示,代理人队伍转型有所突破,高端销售精英人力同比增长49%,“大个险”渠道月人均新单期交保费5842元。太保寿险代理人核心人力产能有效提升,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32331元,同比增长23.5%;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630元,同比增长10.8%。新华保险持续推动“优计划”落地实施和“年轻化、专业化、城市化”营销队伍建设,其月均合格人力6.1万人,同比下降41.9%;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为3840元,同比增长23.7%。
从行业层面来看,打造高质量个险渠道仍有难点。周瑾表示,代理人素质的提升本质上是渠道能力的全面提升,既要有代理人队伍的“优选优育”,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还要配套数字化营销工具赋能。这些举措需要多管齐下,且很难一蹴而就。因此,推动营销队伍转型发展的核心难点在于,险企对高质量发展模式与特点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目前,部分险企仍有短期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思维惯性,容易导致营销员转型缺乏决心和坚持的毅力。
邱剑认为,推进个险渠道高质量发展,也对险企提出新的考验,尤其是其运营体系、支援体系和培训体系是否与营销员改革目标相匹配。要推动营销队伍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全系统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长远来看,人们对保险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对保险营销员的依赖仍然存在,随着险企各项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销售队伍的沉淀,保险业个险渠道的发展依然可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