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金融>正文内容
    • 前三季度银行线下网点缩减1664家 打造特色网点成新趋势
    • 2022年10月11日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冰 余俊毅

    提要:物理网点以前是银行业务开展的主要渠道,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线上成为很多标准化业务的主要开展方式,客户到网点数量逐渐减少。物理网点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主要方向。

    银行线下网点仍在持续“瘦身”。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金融许可证机构退出列表,前三季度我国合计已有1664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银行网点的缩减是银行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物理网点以前是银行业务开展的主要渠道,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线上成为很多标准化业务的主要开展方式,客户到网点数量逐渐减少。物理网点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主要方向。

    银行加码“科技”

    优化调整网点布局

    事实上,在线下网点持续“瘦身”的背后,银行是通过科技手段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也有部分银行在根据区域的定位不同通过缩减银行网点而优化调整其网点布局。

    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正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通过“云网点”实现网点信息展示和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贯通和人机服务协同,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云网点”访问次数达3.3亿次,同时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已覆盖32类个人与对公业务场景,重点场景线上替代率高达97%。

    而有别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披露,该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持网点总量稳定,但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向城市新区、城乡和城郊结合部、重点乡镇等区域迁建网点,不断提升县域渠道覆盖面。

    中关村科金金融行业负责人邓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银行网点正加快线上与线下融合,推进不同服务渠道的协同和资源整合,比如在授信审批、尽调等业务场景,通过线上和线下联动,利用RTC实时音视频+AI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部分需要见面、同框、留痕的环节线上化,以应对网点的缩减。另一方面,银行网点也正在持续挖掘本地化资源,借势本地化优势和社区经济,打造特色网点,充分发挥线下营销、服务触点的优势作用。”

    新技术与网点融合

    探索特色网点建设

    记者注意到,除了加快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优化线下网点布局外,越来越多银行正积极打造特色网点。综合来看,在主题场景方面,社区生活、普惠金融与零售消费是银行网点重点发力的方向。

    比如,2022年1月份,邮储银行在成都市打造了一家“交子”主题网点;2022年2月份,建设银行在长沙市打造了家居主题特色网点;农业银行自2018年以来,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和领域小微企业客户特点,在全行范围内逐步建设了1000家普惠金融特色网点。

    毕马威联合京东云共同发布的《智慧网点与数字化营销运营白皮书》显示,通过对16家银行共50家省级分行的问卷调研反馈梳理分析显示,94%的被调研分行表示已开展网点数字化转型。同时,越来越多银行开始进行主题场景网点建设与网点生态营销,分别有80%和86%的被调研分行已经开始着手落实相应的转型举措。

    此外,多家银行半年报中也提出,正探索新技术与网点融合着力打造特色网点。比如,浦发银行称,已实现首个绿色低碳网点、首个数字孪生网点等创新应用;上海农商行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共完成51家新标准网点装修改造。深化打造主题特色网点,完成养老金融、健康环保、财富管理等特色网点的建设。

    “特色网点的落地,既是商业银行积极求变之举,也是其线下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这种转型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需要各银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各银行对自身客户的定位,解决好重点客群的高频诉求。”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未来银行网点的发展,上海银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钧认为,未来银行网点有“两去两中心”的趋势,即:网点将“去现金化,去交易化”,逐渐成为“咨询服务中心,生态圈中心”。网点作为一种“昂贵”但重要的渠道,仍将长期在全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科技能力比较强的大行将进一步强化多渠道融合,网点减少速度会快于平均水平;中小行由于客群、科技投入的限制,网点仍扮演重要角色,要发挥网点地缘优势、人缘优势。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