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险业提前筹划开门红产品 业界预测“逆风翻盘”可能性大
- 2022年10月13日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冷翠华
提要:吴军的预期相对谨慎。他表示,考虑到经济形势、疫情影响、行业竞争同质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寿险业开门红同比增长的总体难度在增加,但不同险企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部分险企沿用传统打法,开门红工作效率可能会明显下降,但面对新兴市场、新的中高净值人群,部分险企可能会有出色表现。
进入10月份,中国人寿率先启动2023年开门红产品宣传,拉开了寿险业2023年开门红序幕。
当前,寿险市场仍处在深度转型期,新单增长乏力,业界各方高度关注2023年开门红业绩。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展望2023年开门红,寿险业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叠加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更加丰富的营销方式等因素,有望实现“逆风翻盘”,实现真正的“开门红”。
险企积极备战开门红
在中国人寿启动2023年开门红的同时,其他险企也在积极备战。有险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0月13日开始,公司将组织营销员进行为期3天的2023年开门红封闭式培训,随后将正式启动开门红产品的销售。
保险业素有“开门红、全年红”的说法,也就是说,一季度业绩对全年业绩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门红备战一般从前一年的10月份启动。
今年,寿险业仍面临业绩增长乏力、保险营销员持续流失等多重挑战。由于新单销售乏力,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NBV)呈负增长态势,业界普遍预计全年NBV增幅难以“转正”。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业界各方,都对2023年开门红充满了期待。“无论是行业还是市场,更多将目光投向2023年,积极备战2023年开门红成为共识。”招商证券郑积沙团队表示。
深圳市靠谱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吴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注重开门红的险企主体更多,启动时间提前,激励力度加大,手段更为丰富,但最终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
从最早推出2023年开门红产品的中国人寿来看,其主打产品为“鑫享未来”。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析认为,该产品由快返型“年金保险+万能账户”构成,其相对竞争力在于,对应的万能账户最高结算利率可达4.8%,不过也需要注意,万能账户写进合同的保底利率才是“最后的防线”,当前的结算利率并不代表未来的实际利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郑积沙团队认为,该产品延续了高流动性的打法,叠加年金险的较高收益特征和刚兑属性,具备显著竞争力。吴军则表示,单看产品本身的收益率,并无显著优势,但中国人寿还有品牌、服务等“加分项”,因此,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险企2023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尚未正式亮相,但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储蓄类保险产品仍将是主流。吴军认为,开门红期间的主打产品将以高性价比的储蓄类保险为主。杨帆认为,险企在个险渠道将以“快返型年金+万能险”的双主险组合为主,同时会增加养老社区等养老保障服务;在银保渠道、线上或线下经代平台,预计还会主打增额终身寿险。
业绩小高峰可期
目前来看,险企对自身开门红业绩的预期比较谨慎,但分析人士大多认为,寿险业2023年开门红业绩可期。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增长修复、社会活动有序恢复、居民风险预期改善、自身产品力提升和竞品性价比走低等,开门红有望扭转颓势、实现正增长。”郑积沙团队表示,一方面,当前开门红产品本身具备明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长期市场需求终将在短期抑制后迎来均值回归。
“我对寿险业2023年开门红的预期比较乐观。一方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更多人意识到对未来规划以及抵御风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保本理财正式退出市场后,人们对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开门红产品一般都比较有竞争力,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购买需求。”杨帆表示。
友泰商服CEO赵大玮也表示,预计2023年寿险业开门红可能迎来业绩小高峰。
另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从需求侧看,最近几年受到压抑的市场需求有望迎来反弹;从供给侧看,虽然近两年保险营销员大幅缩减,但减员增效过程中,精英人力资源得以留存,并且产品研发板块维持稳定。从外部环境看,宏观利率处在下行区间,资本市场呈大幅震荡态势,给开门红储蓄类保险产品设计和销售提供了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了做好开门红,大量险企会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加大营销力度等方式激发消费者需求。因此,整体上看,寿险业有机会在开门红期间实现业绩“逆风翻盘”,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
不过,吴军的预期相对谨慎。他表示,考虑到经济形势、疫情影响、行业竞争同质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寿险业开门红同比增长的总体难度在增加,但不同险企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部分险企沿用传统打法,开门红工作效率可能会明显下降,但面对新兴市场、新的中高净值人群,部分险企可能会有出色表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