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炒停售”套路曝光
- 2024年09月13日来源:北京商报
提要:9月12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提示称,“炒停售”保险有套路,理性消费多警惕。与此同时,北京金融监管局还曝光了虚构停售信息、夸大产品保障、伪造官方文件等三大保险“炒停售”的套路。
“即将停售,绝版抢购”“停售倒计时,错过不再有”……一些销售人员以“停售”为名,进行虚假饥饿营销。对此,9月12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提示称,“炒停售”保险有套路,理性消费多警惕。与此同时,北京金融监管局还曝光了虚构停售信息、夸大产品保障、伪造官方文件等三大保险“炒停售”的套路。
从虚构停售信息这一套路来看,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
消费者有时并非“眼见为实”,因为不乏代理人伪造官方文件的情况。据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的信息,为了增加“可信度”,一些销售人员还可能伪造保险公司文件、公告或邮件,假借保险公司官方名义声称某款产品即将全面停售,以此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虚假‘炒停售’信息可能导致消费者误解,从而在未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下冲动购买,造成经济损失,扰乱市场秩序,容易引发投诉和纠纷。”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炒停售”通过营造出一种产品稀缺、紧迫的氛围,会误导消费者在非理性的情况下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
监管发布有关“炒停售”风险的背后,对于当下的人身险市场而言,普通型和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正处于分批下调的阶段。根据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有代理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行业营销员对预定利率下调政策的宣传下,部分客户希望在9月前或10月前赶上预定利率调降的末班车。尤其是在9月1日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调降的前一天,从早忙到晚,为客户答疑、出方案,工作量较往常增加了数倍。
放眼市场,多家保险公司已于8月陆续停售预定利率3%的普通型保险产品,进入9月,全市场绝大多数长期寿险类产品都已下架,预定利率2.5%的产品伴随着涨价,正在陆续上新中,其中包括年金险、终身寿险、重疾险等。
整体而言,预定利率为2.5%的普通型和分红型保险产品正在并行销售中。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与传统保险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区别,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未来分红型保险产品保证利率或预定利率与传统险相比较低;另一方面,分红型保险产品能够让客户分享产品账户的经营成果。
对于10月1日将全面下调预定利率的分红型保险产品而言,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需全面且准确地把握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特性,要意识到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是不确定的,存在为0的可能性。并且,若保险公司的未来投资回报未能达到预期,产品的整体收益可能不会像计划书中展示的那样高。
“消费者应以自身需求为大,通过多方了解确定所需购买的产品信息,避免他人的主观性言论误导。”对于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如何避免被“炒停售”所忽悠,付建认为,消费者可以尽量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不轻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对于可能带有夸大性、虚假性的言辞注重审查与识别,主动了解消费者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例如保障范围、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等,避免遭受损失。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称,消费者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应注意及时留存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记录、产品宣传资料、购买凭证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自己遭受“炒停售”保险陷阱,可向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金融素养,远离保险欺诈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