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宏图:政策利好行业景气度上升 AI赋能“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 2023年05月07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航天宏图稳步向产业链上游布局,“宏图一号”顺利发射并进入预计轨道,在此基础上,其再次规划组建“女娲星座”,发力高分遥感领域。技术上,其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形态。
《金基研》一鹤/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目前,北京拥有4个数字创新领域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分别是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亦庄数字电视和数字内容产业集群、北京经开集成电路集群和北京海淀区人工智能集群。位于北京海淀区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正是一家集成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卫星遥感服务商。
自2019年“登陆”科创板,航天宏图业绩亮眼,且毛利率及扣非后ROE高于同行。从上游情况看,卫星发射数量及在轨运行遥感卫星数量逐步扩大,数据源价格下探,或有利于航天宏图减少运营成本。近年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趋势明显,叠加国家政策支持因素,下游应用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航天宏图稳步向产业链上游布局,“宏图一号”顺利发射并进入预计轨道,在此基础上,其再次规划组建“女娲星座”,发力高分遥感领域。技术上,其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形态。
一、卫星资源愈加丰富数据源成本下降,遥感服务行业或迎来“黄金发展期”
商业遥感卫星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发射及地面设备制造商;中游为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商,主要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相关技术服务以及开发出售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软件;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气象观测领域、国土测绘领域、海洋观测领域、灾害监测领域、环境监测领域等。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各行业与消费者,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全球卫星发射数量稳步增长。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以下简称“SI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达到3,864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占比超过70%。从数据上看,中国国内投资总额占全球份额10%,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卫星开发模式、发射模式的改变,卫星入门成本大大降低,给供给侧带来利好。
卫星发射数量上,2016-2021年,全球发射卫星数量分别为219颗、475颗、449颗、508颗、1,281颗、1,336颗。国内发射遥感卫星数量分别为11颗、19颗、36颗、34颗、33颗、61颗。
不难看出,相比2016-2019年,2020-2021年全球卫星发射发射规模明显扩大,均超过一千颗。而2016年以来,国内卫星发射数量亦稳步增长。
在轨运行遥感卫星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球在轨运行卫星4,852颗,遥感卫星占比21%,中国在轨运行卫星499颗,遥感卫星占比达53%。
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数据,截至2022年6月,在民用遥感卫星领域,国内在轨工作遥感卫星数量为206颗,其中,商业投资性质和公益性质在轨工作遥感卫星分别为151颗、55颗。
新增数量方面,2021年至2022年6月,民用遥感卫星共新增81颗,商业投资性质和公益性质在轨工作遥感卫星分别新增70颗、11颗。
此外,随着卫星组件化、频谱化、批量化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变革,以及可重复回收火箭技术日趋成熟,卫星发射制造成本将显著降低,单星价格有望在未来2-4年内进一步下降,这将极大的促进对地观测体系时效性和精度指标大幅提升。
数据成本进一步下降,有望为下游行业应用持续提供廉价数据源,从而出现“天基数据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应用更广泛”的行业黄金发展期。
二、AI+产业成主流发展趋势,叠加政策支持市场空间广阔
卫星遥感系多技术融合的行业,特别是近几年的人工智能兴起,为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注入“新活力”。
据国际数据公司(以下简称“IDC”)数据,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为929.5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3,014.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5%。聚焦中国市场,2026年中国AI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66.9亿美元,全球占比约为8.9%,位列全球单体国家第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数智化时代”,企业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升级,从而催生出对人工智能更多的需求。受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驱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正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根据信通院测算,2022年,国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到203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专利方面,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国内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国内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目光回到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根据SIA数据,2016-2021年,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20亿美元、22亿美元、21亿美元、23亿美元、26亿美元、27亿美元。
目前,国内卫星遥感信息服务行业产值、收入等数据暂无权威机构进行专项统计。由于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属于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地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亦将持续、快速增长。
据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数据,2015-2021年,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总值分别为3,600亿元、4,360亿元、5,180亿元、5,957亿元、6,474亿元、6,890亿元、7,524亿元。2016-2021年,产值增速分别为20%、21.1%、18.8%、15%、8.7%、6.4%、9.2%.
近五年,国内地理信息产业总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5%。
近十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增速逐渐趋稳,已经成为国内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快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信产业将进一步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2014年至今,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卫星遥感服务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14年11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明确了“卫星应用服务”,包含“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和“遥感测绘服务”为战略新兴产业。
2022年4月,航天局发布《国家民用卫星遥感数据国际合作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卫星遥感数据国际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多方协同,促进国际应用推广,支持卫星遥感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基于天通、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卫星通信管理系统,实现应急通信卫星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综合应用;建设高通量卫星应急管理专用系统,扩容扩建卫星应急管理专用综合服务系统。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并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卫星遥感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卫星遥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支持鼓励卫星遥感产业发展的规划纲要,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卫星遥感数据可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灾害预警与灾情评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数字孪生流域)、气象预报与服务、海洋环境调查、农业监测与估产、特殊区域环境信息保障等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卫星遥感已经成为政府精细监管、社会协同治理以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财政部数据,2018-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220,906亿元、238,874亿元、245,588亿元、246,322亿元、260,6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7%、8.1%、2.8%、0.3%、6.1%。
其中,农林水科目支出分别为20,786亿元、22,420亿元、23,904亿元、22,146亿元、22,49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9%、6.3%、4.4%、-7.5%、2.3%。
政府部门农林水科目支出的稳定增长,为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航天宏图市值逆势增长,业绩亮眼毛利率及ROE“领跑”同行均值
卫星发射数量的高度增长及其产生的丰富的卫星数据,进一步夯实了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地理信息技术加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促进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服务模式变革的同时,为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
2022年,航天宏图的发展达到全新的高度。在整体市场经济下行、需求紧缩的情况下,航天宏图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项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沪指全年下跌15.13%、科创50指数全年下跌31.35%的情况下,航天宏图市值逆势增长,全年涨幅达17.61%,在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营收增速位于前列。
据航天宏图2019-2022年年报,2018-2022年,航天宏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6.01亿元、8.47亿元、14.68亿元、24.57亿元。2019-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01%、40.84%、73.43%、67.32%。
2018-2022年,航天宏图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0.84亿元、1.29亿元、2亿元、2.64亿元。2019-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1.33%、54.27%、55.19%、32.06%。
不仅如此,航天宏图毛利率以及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扣非后ROE”)均高于同行均值。
2018-2022年,航天宏图的毛利率分别为61.7%、55.82%、53.45%、51.97%、48.05%。
需要指出的是,航天宏图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分别为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图软件”)、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思壮”)、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政通”)、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
2018-2022年,超图软件的毛利率分别为55.07%、54.79%、57.57%、57.17%、46.23%;北斗星通的毛利率分别为29.94%、27.29%、28.34%、29.23%、28.83%;数字政通的毛利率分别为28.75%、32.91%、33.19%、38.47%、39.38%;中科星图的毛利率分别为55.39%、59.39%、54.61%、49.48%、48.86%;2018-2021年,合众思壮的毛利率分别为55.07%、54.79%、57.57%、57.17%、46.23%。2022年合众思壮未披露其毛利率数据。
2018-2022年,上述五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46.18%、46.18%、43.61%、43.27%、40.83%。
2018-2022年,航天宏图扣非后ROE分别为13.58%、9.28%、8.99%、8.64%、9.19%。
同期,超图软件扣非后ROE分别为7.39%、9.65%、10.98%、10.62%、-12.68%;北斗星通扣非后ROE分别为-9.66%、-19.19%、1.8%、3.03%、1.56%;数字政通扣非后ROE分别为5.48%、5.6%、5.66%、5.6%、6.04%;中科星图扣非后ROE分别为41.18%、40.04%、17.69%、11.29%、7.28%。2018-2021年,合众思壮扣非后ROE分别为4%、-26.06%、-48.66%、-41.5%。2022年,合众思壮未披露其扣非后ROE数据。
上述情形表明,2018-2022年期间,航天宏图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维持30%以上,业绩表现亮眼,同时,其毛利率“领跑”行业平均水平。2018-2022年,航天宏图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稳定,扣非后ROE亦高于可比同行均值。航天宏图持续盈利能力偏高。
四、AI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丰富产品形态,构建“一云、一球、一套工具集”的产品体系
据航天宏图2022年年报,随着航天宏图全国营销网络日臻完善,分支机构订单爆发式增长,2022年新签订单再创新高,新签订单总额达30.74亿元。
在产业布局上,航天宏图在PIE核心软件基础上形成三大产品线,三大产品线分别为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PIE+行业产品线和云服务产品线。
2020-2022年,航天宏图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47亿元、14.68亿元、24.5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趋势。
2020-2022年,航天宏图来自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产品线的收入分别为3.6亿元、1.57亿元、1.9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5%、10.69%、7.74%。
同期,航天宏图来自PIE+行业产品线的收入分别为4.62亿元、12.68亿元、21.8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55%、86.38%、89.09%。
同时,航天宏图来自云服务产品线的收入分别为0.24亿元、0.44亿元、0.7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3%、3%、3.18%。
可见,近三年来,航天宏图PIE+行业产品线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此番景象,或系技术融合创新的“成果”。
据航天宏图2022年年报,航天宏图积极开展以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星上处理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跨界融合和持续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形态,构建了“一云、一球、一套工具集”的产品体系。
具体产品方面,航天宏图拥有可对标Google Earth谷歌地球平台的PIE-Engine。基于PIE-Engine开发的云平台,已初步形成“平台+SaaS应用”、“软件+数据”的服务模式,2022年增加了无人机巡检、精准施工监管服务、区域沉降监测等SAAS服务能力。
随着航天宏图业务向平台化发展,融合接入的细分行业逐渐增多,PIE-Engine平台作为航天宏图经营发展的核心产品,已从单一的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工具,发展成为承载海量地球观测数据、开展时空智能分析、实现物理世界孪生建模的新一代智慧地球平台。
其PIE-Earth Meta新一代数字孪生地球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游戏引擎等先进技术,基于“天空地”全域感知手段,融合智能提取、知识模型、机理模型等专业算法,打造的数字孪生地球低代码构建平台。平台支持太空、工业、历史、人文、经济、自然、气候等应用的全流程定制开发,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将高精度三维模型构建到场景中,配合蓝图场景编辑的方式构建不同行业应用流程,实现对真实物理空间的仿真、诊断、预测和决策自治。
“球”系列产品承载云端海量多源数据、融入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实现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环境全景构建与仿真展示,航天宏图在PC端、Web端、移动端、VR/AR/MR沉浸式可穿戴设备等展示品台均有新产品面世,可实现实时下载,同步处理,随调随用能力,为将来实现遥感数据走进千家万户打开C端市场大门做好充足的技术支持。
而工具集产品在原有PIE产品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细分领域处理工具逐步迈向实时编译,自由化定制的通用性产品,降低空天数据面向各个行业从业者的使用难度,如实景三维数据批量化自动化生产建模、干涉雷达沉降快速监测等。
同时,航天宏图基于时空大数据和实景三维技术,以普通大众生活场景为切入点,现已发布“宏图实景APP”,为用户提供了任意视角、沉浸式、贴近真实的三维场景漫游体验。
据悉,航天宏图业务分为大数据、大模型和大场景三个方向。其中,强调AI检测和AI生成作用的“大模型”值得重点关注。
2023年以SAM大模型、CV领域大模型为代表的无监督自动解译模型会逐渐成为常态,大模型根据宏图卫星收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迭代升级,伴随数据量不断积累,模型的精度不断提高。大模型对航天宏图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遥感小模型的泛化能力;二是可以将人工标注的工作量降低90%。
而航天宏图打造的“天枢”视觉大模型,目标为“分割一切”、“检测一切”和“生成一切”,“分割一切”是指帮助样本标注业务,减少人工工作量,扩展遥感地物分割样本集,实现遥感大模型自动训练和优化;“检测一切”是指提高AI检测的泛化能力,实现以文本为导向的全图检索;“生成一切”包括自己训练样本数据集进行“自己训练自己”、三维孪生领域构建PIE-GPT智能服务平台。
未来,“天枢”大模型的商用,对航天宏图之意义主要体现在三维实景和样本标注的降本增效上:首先是,天枢”大模型将增加应用场景,通过预训练提高通用性,配合实时数据源,问题解决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云端服务产品化推广;其次,伴随大模型和实时数据源耦合,标注样本训练量下降80%-90%,样本集生成时间缩短;最终,大模型泛化和应用能力的加强,将大大缩短建模时间,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落地鹤壁,业务涉及国土、应急、水利、气象等领域,主要服务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周边省份。航天宏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赋能鹤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卫星组网,推广智慧应急监测,空天地技术融合等卫星应用场景的建设。同时,航天宏图获批鹤壁市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参与起草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河南省第一家卫星研发与制造基地。
2022年,航天宏图中标鹤壁市遥感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为其首个城市级遥感综合云服务项目,将在鹤壁市多个行业打造空天技术应用场景,形成先进实用高效并且可复制推广的“鹤壁样板”,面向全国进行推广。
智慧鹤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家试点特色,按照“一数据体系、一云中心、三版平台、五项赋能、六大创新”的总体建设目标,通过整合城市空间信息大数据资源,构建时空大数据体系;以支撑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搭建平台的基础能力云中心;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创新服务架构体系,为鹤壁智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高效的时空服务支撑,有效推动鹤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在研项目来看,2022年,航天宏图在研项目共16个,其中,“PIE-AI遥感图像智能解译平台”的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9,000万元,该年度投入金额为1,898.03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7,018.74万元,处于研发阶段。
该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物目标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的智能检测与识别,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样本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稳定支撑深度学习算法敏捷开发、快速迭代,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遥感图像智能解译平台。引入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各类解译信息结果的智能关联、推理预测、智能预警,并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基础上,航天宏图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成长空间巨大。
五、布局产业链上游深耕“第二增长曲线”,建设“女娲星座”发力高分遥感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0年全球合成孔径雷达市场价值33.202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64.74亿美元,2021-2026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针对国内市场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市场规模约占全球比例20%-30%,数据产品销售约为近百亿元。
目前,国内商用、民用SAR卫星数据处于极度稀缺状态。在该领域市场,航天宏图于2021年7月全面启动了分布式干涉雷达卫星星座建设计划,建设进程稳步推进。2023年3月30日,“宏图一号”分布式干涉SAR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成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由4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宏图一号”星座能够实现全球陆地高效地形测量,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宽幅成像,为自然资源、应急、交通、环境、海洋、水利等多种行业领域提供深度应用服务。
在此基础上,航天宏图亦规划了全球实时遥感混合星座,预计3年内将形成国际领先的卫星星座及面向全球的运营服务能力。航天宏图通过以自筹和参与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布局多源卫星星座,与首批4颗SAR卫星即“宏图一号”组网形成“女娲星座”。
“女娲星座”一期工程计划发射38颗业务星。其中包括28颗卫星组成的雷达遥感星座(4颗雷达卫星建设计划已正式披露),10颗分辨率优于0.5米的高分和2米八谱段的光学卫星星座。
“女娲星座”建成后,可实现每小时对地观测一次,图像更清晰、色彩更丰富、识别更直观、位置更精准,具有国际领先的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航天宏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宏图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女娲星座”计划的实施推进,航天宏图将填补国内SAR卫星数据空白,在卫星遥感服务行业或起到示范作用。
六、产学研补强空天地一体化算法,持续推进双碳服务升级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8-2022年,航天宏图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5亿元、0.89亿元、1.3亿元、2.11亿元、2.96亿元,2019-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为76.65%、47.05%、61.86%、39.97%。
2022年,为加强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引进,航天宏图持续加大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快速迭代,应用场景迅速落地,与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或购买部分成熟算法。
此外,航天宏图拥有一支以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含平台软件研发人员和事业部技术人员),共计2,711人,占员工总人数81.12%,其中博士121人,覆盖先进信息技术及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的40余个细分学科,具备跨领域联合研发能力。
利用人才优势,航天宏图组建了以北京为首的研发中心,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了“研发引领应用、应用提升研发”的研发生态,保证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同时,航天宏图与众多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的研发力量相结合,推动公司技术发展。
截至2022年末,航天宏图累计获得专利157项,软件著作权681项。当年度,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5项。新增获得软件著作权230项。
合作研发方面,航天宏图与自然资源部共建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4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而且,航天宏图成功获批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年开放课题,并进一步实现大气模式发展方面的深度合作。该课题通过改进对流参数化方案,旨在打通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气候预报之间的壁垒,实现短期和长期模拟一体化。
同时,航天宏图与岳清瑞院士科研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国家和河南省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在鹤壁共同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城市安全监测与应急技术相关研究,推动天基、空基遥感监测在城市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有关技术在河南省及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据航天宏图2022年度ESG报告,航天宏图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评估模型,提供地理区域、行政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核查、碳源碳汇评估、新能源评估和预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空间规划等服务,为城市提升信息摸底、问题发现、趋势评估、信息共享和规划治理能力,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空间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航天宏图通过智慧管控平台推进“智慧环保”和“数字环保”建设,系统建设增强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助力大气环境的精细化管控。从事前的监测端发力,丰富监测手段,提升监测精度;加强事中分析、管控,构建线上线下协调工作闭环;完善事后评估,在数据沉淀的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和模拟演练算法,提供预测预警解决方案。
针对城市违法排污多、监测方式少、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航天宏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于多源卫星、无人机、现场核查数据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利用固废的光谱、纹理及空间组合特征识别固废,提供固废监测提取产品。
综合来看,航天宏图定位为卫星遥感服务商。其所处产业链上游,卫星发射数量及在轨运行遥感卫星数量逐步扩大,数据源价格下探,或有利于航天宏图减少运营成本。而近年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趋势叠加国家政策支持因素,下游应用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航天宏图向产业链上游布局,“宏图一号”顺利发射并进入预计轨道,在此基础上,再次规划组建“女娲星座”,发力高分遥感领域。技术上,其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形态。同时,航天宏图还注重ESG理念的践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
在“科技改变世界,遥感走进生活”的使命支撑下,航天宏图逐步成长为国内卫星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未来,航天宏图将抓住机遇,不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成长为全球技术领先的遥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