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量价齐升供需失衡 上市公司争夺产业链话语权纷纷“抢矿”
- 2021年12月27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因为“家中有矿”,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一向低调的南美突然汇聚了以中国为首的众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的目光。
因为“家中有矿”,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一向低调的南美突然汇聚了以中国为首的众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的目光。2021年7月份,赣锋锂业对加拿大千禧锂业发起了要约收购,不料遭到国内同行宁德时代的半路“截杀”。正当很多人以为千禧锂业即将被宁德时代收入囊中时,美洲锂业却又从天而降,最终完成了收购。“宁王”与“锂王”几经反转的竞拍大戏,可以算是锂资源争夺战日渐升温的缩影。
随着电动车浪潮携颠覆之势来袭,锂资源的地位骤然生变,一把捏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全球电动车交付量不断创下新高,锂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也日益凸显。实际上,锂电池供需紧张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远期的强劲需求也强化了资源端的配给与价值。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欧、美、日、韩的老牌车企纷纷设置了明确的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中国也于10月26日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首次明确远期目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政策明确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动力电池厂家纷纷宣布加倍扩产,市场囤货情绪高涨。加之卖方市场影响力提升,加剧了锂电市场供需失衡,促使锂矿报价不断上行。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锂矿在产业链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具有优质锂资源的企业成本优势凸显,盈利弹性会充分释放,而在资源端布局存在短板的下游企业将利润承压。
全球锂资源不仅表现出区域分布集中的特点,还表现出控制权高度集中的特点。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全球77%的锂业市场份额由五大公司掌控。其中,中国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市场占比分别为16%和14%,其余47%的市场份额被美国雅宝ALB(占比25%)、智利矿业化工SQM(占比15%)、美国Livent(占比7%)三家公司瓜分。国内电池制造商的对手不仅限于国内的“锂业双雄”,还包括一众海外锂业巨头。
“从供应维稳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控制住锂矿就是控制住了核心原材料。”在于清教看来,在下游锂电需求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锂矿资源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前提。
锂电企业忙扩产
暂时难改供需失衡局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299万辆,同比增长166.8%。中汽协最新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40万辆。
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也大幅增长,短期供不应求,长期需求明确,成就了今年锂电行业风光无限的根本逻辑。“向产能冲锋”成为2021年锂电行业发展的最核心话题。
据记者了解,2021年1月份至10月份,全球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达到225GWh,同比增长116%。其中,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07.5GWh,同比增长168.1%。
储能电池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以阿特斯为例,该公司作为全球化储能企业的代表,今年1月份至9月份,在建储能项目从0.9GWh增加到2.9GWh,储备项目从6.5GWh增加到21GWh,以备储能电池需求的迅猛增长。
供应端方面,相较于大幅增长的市场需求,锂电产能的增长并不匹配。记者注意到,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在内,锂电供应商从去年年底才开始大规模扩张产能。但是,锂电产能扩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建设周期需要6至9个月,产能爬坡周期需要3至6个月,达到一定的产能利用率(涉及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产品结构)也需要时间,导致锂电供应“远水难解近渴”,供需持续失衡。
六氟磷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电解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电解液总成本的43%),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售价一路攀升。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9月份六氟磷酸锂的市场报价约为7万元/吨,但截至2021年12月22日,六氟磷酸锂的市场报价已突破50万元/吨。即便是如此,很多生产企业目前基本无库存,现货紧张,通常以交付订单为主。
“目前发布供货和扩产公告的几家行业龙头,其立项、报批、合规等手续,没个一年半载也批不下来。”一位锂电行业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着手扩产的锂电上市公司正在交设备款阶段,但设备加工进度缓慢。为了保障原料供应,今年5月份以来,锂电行业各大龙头上市公司先后对外签订多份六氟磷酸锂的长期协议,收款方式也向现款现货方式靠拢。
“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持续火爆的缩影。随着落后产能陆续出清,市场产能和订单将向优质龙头企业靠拢。”天祝宏氟锂业董事长曹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2022年六氟磷酸锂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全球锂电产能逐步释放
2025年规划产能超2500GWh
按照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将超过1500GWh。以平均60%的产能利用率估算,对应的产能是2500GWh。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主要锂电企业2025年的规划产能合计已超过2500GWh。
自2020年拿到特斯拉的订单起,宁德时代就已宣布8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今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年产能为65.45GWh,在建产能达到92.5GWh。多家券商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的产能规划目标接近600GWh;LG的规划产能将达400GWh。此外,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启动新的战略规划,预计2025年的规划产能将超200GWh。
在动力电池需求量方面,若2025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达到8000万辆,以电动化渗透率25%估算,对应的电动车销量为2000万辆。若每辆电动车搭载电量平均为40KWh,仅电动乘用车的电池需求预计就将达到800GWh,这还不包括电动商用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细分领域所占的份额。
储能电池需求方面,据国际能源署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保守估计可达1810GW;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2025年全球风电装机量预计可达1210GW。据此推算,到2025年,全球光伏和风电新能源的合计装机量为3020GW。若按照储能配套渗透率25%、平均20%的装机率和2小时的配置储能计算,仅光伏和风电侧带来的储能电池需求就达300GWh。此外,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包括家庭储能)等细分领域也将对储能电池产生一定的需求。
从长期的全球市场需求到全球产能需要,可以看出头部企业产能规划目标背后的战略意义:即既定了产能规划,才配套了资本融资、设备采购、供应商搭建、下游战略客户开发等系统性工作。头部企业对外宣传产能目标,可以为融资获得更高的估值,为设备及原材料采购获得更优厚的条件,为客户开拓提升实力和形象。
“只有跟得上行业发展形势、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产能,才是真正的产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裁方建华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在方建华看来,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银行以及公司都是非常大的风险。电池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在建的产能很有可能在两三年以后成为一堆废铁。方建华建议:“应适度控制投资结构,顺应技术进步的大势,根据中国市场发展的特点去规划实际产能。”
上游资源成必争之地
锂矿争夺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一方面是锂价一路狂飙突进,另一方面是电池企业满负荷生产,但与电池装机量增幅不相匹配的是,电池企业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盈利增长。
记者观察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鹏辉能源等5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仅宁德时代的毛利率环比为正。其中,亿纬锂能今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1.53%,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国轩高科和鹏辉能源的毛利率则连续两个季度下降,降幅分别达到9%和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游材料商迎来业绩大爆发。其中,“锂业双雄”之一的赣锋锂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4亿元,同比增长81.19%;实现归母净利润24.73亿元,同比暴涨648.24%。天齐锂业也逐步走出债务阴霾,虽然净利润仍在亏损,但股价较年初飙升175%。
虽然宁德时代尚能凭借行业地位以签订长协大单,以锁定材料成本,保住自身盈利水平,但电池制造企业沦为上游资源企业“打工人”的现实却毋庸置疑。对于电池制造企业来说,为了压缩成本,争夺在产业链的话语权,“抢矿”已成为必须走的一步棋。
对于本土上游企业来说,未来与中游制造商之间的斗争升级似乎不可避免,资源储备将直接影响当前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归根结底还是资源问题,就是矿不够。”一位接近赣锋锂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上游企业在海外大量购买锂矿,可以确保未来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并能够锁定这些资源。下游的电池制造企业下场“扫矿”,核心战略在于保障锂原料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汽车制造大国已开始重视电池产业,并逐步实施策略,以防过度依赖外国配件供应商。美国作为曾经的汽车产销量霸主,也在今年8月份宣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并发布《国家锂电池蓝图(2021-2030)》,目标就是建设美国国内的锂电池原材料加工能力,降低对敏感材料的依赖程度。
对此,中国矿业联合会理事、法律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栾政明建议,中国企业对矿源的争夺不宜拉线过长,尾大不掉是大忌。而且,下游企业切勿盲目跟风,要量力而行。各国相关政策出台后,行业内的先行者在逐步完善补贴政策体系,后来者也在奋力追赶。随着各方力量加入角逐,原有的锂电产业格局将面临重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