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能源>正文内容
    •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 2024年05月28日来源:科技

    提要:“近年来,随着各项氢能政策的出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近日举办的“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长、中船派瑞氢能科技公司董事长宫志刚说。

    “近年来,随着各项氢能政策的出台,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近日举办的“氢动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长、中船派瑞氢能科技公司董事长宫志刚说。

    在技术装备方面,我国研发了工业用储氢材料、离子交换膜、电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材料,建造了49吨燃料电池重卡、氢内燃机飞机、“三峡氢舟1号”氢动力船舶、大型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等一批重大装备。

    在产能方面,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氢能产量约3550万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氢气需求总量约为3300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其中,超过95%的氢气用于石油炼化、合成氨等产业。”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介绍。

    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涉及制造、存储、运输、应用等环节。“储存和运输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关系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洑春干说。

    氢的储存形式包括压缩气体、液氢、氢化物、吸附氢和重整燃料等。其中,液氢储存期限长、运输距离远、经济性好。“我国正积极推进液氢运输技术发展。”洑春干说。

    绿氢发展也备受行业关注。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绿氢是指在新能源发电的基础上,通过电解水制成的氢。这种制氢方式碳排量非常低,但成本较高。刘聪敏称,目前我国氢能以灰氢为主,绿氢在全国氢产量中占比仅1%。

    宫志刚表示,绿氢成本控制途径包括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和用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随着碳交易价格不断攀升、绿氢成本不断下降,绿氢逐步取代灰氢将成为必然。”他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张苏婧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