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农行支持乡村振兴的三种模式
- 2021年12月24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为什么浙江省被党中央选取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样本,在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如何协同推进?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为什么浙江省被党中央选取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样本,在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如何协同推进?
浙江是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3726元)高14748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2位;从增速看,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11.6%,在全国的排位相比上年前移5个位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实现共同富裕新生活的新奋斗起点,这背后自然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在金融通过支持乡村振兴助力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浙江农行是一个颇为典型的领军样本。
全景图:向浙江乡村振兴投放5000亿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作为被赋予服务“三农”使命的国有大行,浙江农行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紧随县域和农村经济转型的步伐, 2015年出台《助推浙江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8条意见》,2017年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35条意见》。2021年出台《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30条意见》、《服务乡村共同富裕16条意见》。
一组数据有力描绘了一幅全景图:浙江农行目前三农贷款总量达750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量超1000亿元,今年前11个月达到1279亿元;增速每年超过全行贷款增速,增量已连续4年居系统及四行前列。同时,不良率为0.34%,保持低水平运行。
浙江农行在省人行和农业农村厅服务乡村振兴考评中连续3年列国有大行前列。浙江农行53%的网点、一半以上人员在县域和乡镇;在农村地区设立800多家金融便利店和三农工作室。在全省1.5万个偏远行政村铺设“惠农通工程”,基本实现惠农服务村村通。
根据浙江农行出台的服务乡村共同富裕16条意见,今后五年浙江省农行将重点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补短板”建设行动标志性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向浙江乡村振兴投放总额不少于5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其中,针对山区26县的贷款总量不低于2000亿元,同时,还发挥农业银行的集团优势,全方位提供多元化金融供给,每年引入贷款以外“三农”资金500亿元以上。
总量大只是广覆盖,针对农村资金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浙江农行还聚焦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关键短板,人、财、物各类经营资源全面下乡,并出台针对性政策。如,制定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对山区26县实施全方位政策倾斜;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门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等。
共同富裕标本:后岸村的“进化论”
在浙江省“两山”实践典型天台县后岸村,笔者看到了金融在带动区域共富方面起到显著杠杆作用。
后岸村在10年间从“卖石头”进化为“卖风景”,关键就是浙江农行这几年来与后岸村签订金融自治村和党建共建村协议,在后岸村历史上的数个转型时刻起到关键助推作用。
后岸村过去主要是石矿开采, 2011年走上旅游致富进化路。天台县街头镇党委副书记许秋阳回忆,最开始为了鼓励农户做民宿,政府第一批补贴每个房间3000元,第二批降到2000,第三批就是零补贴。
“政府的千元补贴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农户办农家乐,装修就要一百万,这都离不开银行给的资金支持,这个杠杆作用是巨大的。“许秋阳说。
随着全国各地民宿的兴起,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持续发展?后岸村决定走高端主题农家乐和民宿多层次发展的路子,这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近10年来,后岸村集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都有资金缺口,虽然各家银行都在积极与后岸村对接,但是苦于找不到对村集体的有效输血路径。2020年,天台农行将浙江农行新推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贷款作为切入口,向后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放首笔乡村旅游重点村贷款500万元,解决了后岸村旅游设施升级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
2015年,农行与与后岸村签订金融自治村合作协议,通过整村授信为后岸村评级授信1800万元,向70多户村民提供了1400多万元的贷款支持,用于全村环境优化和农家乐的规范化改造。
村集体殷实了,经营户致富了,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就水到渠成。后岸拉长产业链条,使农家乐和农业、加工业互补互促。农户通过种植蔬菜、养殖畜禽等,供应全村农家乐统一使用。村里还为低收入农户免费摆放鱼饵摊,游客通过自助扫码购买鱼饵喂养小溪里的红鲤鱼,收入直接进入低收入农户的口袋里。
后岸村2020年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52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万元。后岸村富了,但周边其他6个村仍比较落后,后岸村和这6个村联合成立寒山片区,每村错位布局,走出“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为助力组团共富,农行与同属于“片区”发展名单里的寒岩村等签订金融自治村合作协议,对片区农户新发放农户贷款1500多万元。
浙江农行支持乡村振兴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推动农民收入倍增。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在浙江村民入股的集体共同富裕模式就成为重中之重。
浙江农行为此推出惠农e贷产品,整村授信,为全省50%以上农户家庭建立信贷档案,为农户提供便捷、快速的线上普惠贷款;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推广农行“六自治”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新型农村产权担保方式,支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支农支小覆盖面。
47岁的茶农饶建伟在武义县西联乡章溪村山上有280多亩有机种植的茶叶基地,过去去茶园的路不好走,种了20年茶后,饶建伟终于下定决心修路,别看只有两三公里,修路成本也要近100万,除去政府补助,他还得自掏腰包60多万。
2019年,饶建伟从武义农行拿到30万元贷款。搁以前,得找起码两人担保,现在随借随还,线上可申请,无需欠人情。2020年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又扩种90亩。修好路,种植的有机茶让他的年收入提高了30%。
饶建伟只是逐渐富裕的茶农的一员,武义农行行长朱伟星说,武义农行为每位茶农建立“自画像”,从核心企业的产业链出发,逐户对接、分析,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截至目前,该行共建立茶农档案近500户,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
第二种模式是通过产业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内生性增长和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的前提,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26县的调研中,笔者看到了各地因地制宜的不同产业链发展模式,生动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话。三门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县、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全县有8.3万亩围塘养殖基地。
涛头村是三门县的养殖大村,共有600多户,2000多人,90%以上村民从事海水养殖业,全村共有养殖塘4000多亩。2020年渔业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万元。
随着养殖业蓬勃发展,涛头村“人多塘少”,2016年涛头人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租下3000亩滩涂跨国试养三门青蟹。当时,到国外做规模养殖在三门县乃至浙江都是首例,涛头村面临着运营模式、启动资金等方面的难题。
三门农行不仅协同该村查找政策、筛选项目、调查市场,帮村民出谋划策。将“流动银行”搬到涛头村委会,用一个星期就完成300多户2500万元农户小额贷款发放。最后为该村首批走出国门养青蟹的农户每户发放50万元左右的贷款,为涛头村走出国门做大做强多方出力。
三门农行还创新推出“青蟹贷”,开展饵料、养殖、销售等青蟹整个产业链营销,以广覆盖、低成本有效解决蟹农蟹商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放眼三门全县,自从三门农行推出“青蟹贷”两年多来,已累计放款3.1亿元,覆盖从种苗、饵料到养殖、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
“青蟹贷”之外,农行还从产业出发,“茶叶贷”、“草莓贷”、“香榧贷”等类似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针对新型主体培育,也有“家庭农场贷”、“合作社贷”等,还有“民宿贷”等,源源不断为千万农民的创业创富输血。
支持产业链壮大的背后是盘活农村集体经济,比如浙江农行的创新产品“富村贷”、“村集体流贷”,实行按村设计、按村授信、灵活支持,对开发特色产业、开展村庄经营、组建强村公司的,给予5000万元左右流动资金贷款。对发展物业经济、飞地经济的,给予15年以内中长期项目贷款,贷款金额可达10亿元以上,支持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开展村庄经营、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农行在浙江已成功落地“富村贷”、“村集体流贷”项目27个,发放贷款超过22亿,为壮大农村的集体经济探索了新路径。
第三种模式是助力浙江特色智慧农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是浙江省的突出特色,智慧农业也因此成为浙江农业的独特优势。
今年年初,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农行签订了“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很多,比如浙江特色的“共同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具体而言,浙江农行将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助力“三农”新基建,支持农村5G网络、农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农行主动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丰富“浙农码”内涵,助力打造“乡村智慧大脑”。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各类农业数字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持。同时,依托农行电商平台,高质量推进1000个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