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汽车>正文内容
    • 市场份额已不足2% 韩系车为何在华销量持续下滑?
    • 2022年02月23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要:自2017年以来,韩系车整体则陷入了“跌跌不休”,销量连年下滑。

    据媒体报道,北京现代位于重庆的工厂或已处于停产状态。针对此事,记者与北京现代方面进行联络,截至发稿时,对方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但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以来,韩系车整体则陷入了“跌跌不休”,销量连年下滑。

    记者注意到,北京现代在国内共有五大工厂,目前已经卖掉一座。现在还剩下北京(两座)、重庆、沧州共四座工厂。

    自2017年以来,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一路走低。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16年114万辆的销量巅峰已经跌至2021年的38.5万辆。惨淡的销量也使北京现代工厂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辉煌”战绩,从2008年开始,北京出租车市场曾刮起过一阵“现代”“旋风”,索纳达、伊兰特逐步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不少出租车司机表示,自己所开的车历经百万公里仍“无大修”,皮实耐用,保养实惠。由此,韩系车凭借出色的口碑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但自2017年以来,韩系车销量连年下滑。相比于韩系车,大众、宝马、本田、日产等德美日车企根据国内消费者特点,纷纷在华推出长轴距、配置订制版等中国市场专用车型,通用更是将前瞻设计中心放在上海,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车型。

    反观现代、起亚等韩国车企的动作却比较迟缓,大多采用原版车型引入的方式生产。资深业内专家曾坦言:“韩国汽车制造商很少推动本土研发(在中国),主要是进口现有车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韩系车在国内市场一路走低也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有关。近年来,随着制造水平的提升,中国品牌已经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步转型,同时保持了出众的性价比,与部分韩系车定位重合,引发了一轮市场竞争。

    中汽协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国品牌和韩系品牌在市场份额方面也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2019年到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39.2%上涨到44.4%,而韩系品牌则从4.7%下降到2.4%。截至2022年1月,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不足2%。

    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自己在选车过程中确实在韩系车和中国品牌中摇摆不定。虽然韩系车外观确实好看,但性价比却不如中国品牌车型,同样的花销如果选择中国品牌,发动机能带“T”(涡轮增压),配置也一应俱全,车机互联功能还更方便,而且就品牌而言韩系车也没比中国品牌好到哪里去,所以最后,消费者选择购买了一台中国品牌的SUV。

    着实,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在“合资”和“自主”品牌间也不再选边站,而是根据价格、配置等结合实际需求综合考量。因此,主打性价比的韩系品牌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汽车制造水平整体的提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齐蒙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