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住车市基本盘 汽车增量降税
- 2022年06月01日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洋 刘晓梦
提要:在王晓宇看来,一二线城市二手车的顺利售出,释放了购买新车、二手车的消费需求,带动汽车制造、新车销售等汽车消费服务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盘活整个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促进中国汽车市场大流通。
《措施》 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其中包含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等。
今年以来,受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正经历阶段性波动期。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汽车销量为769.1万辆,同比下滑12.1%。其中,今年4月销量仅为118.1万辆,同比减少47.1%,创十年来新低。为此,《措施》明确提出,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
除增加指标外,为更加精细化管理城市交通,《措施》提出,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实施城区指标差异化政策,能够将指标进行分流。一方面可以缓解郊区指标不足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市区拥堵。
此外《措施》还提出,要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此前,北京市提出,加快推动小客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在具体措施上,运用科技、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管好道路停车基础上,强化居住区停车管理和单位停车管理,综合施策、“以静制动”,调控小客车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各城市正试图在小客车数量和使用强度间寻求平衡点,既能满足市民用车需求,又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中国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此前的单纯限购正在向优化路网、提升管理、加大公共交通投资等方面发力。
针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比2009年和2010年两次购置税优惠政策惠及1.6升及以下车型,此次涉及的车型排量进一步覆盖至2.0升车型,同时价格锁定在30万元以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政策减税力度覆盖到2.0升及30万元以内车型,惠及面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市场结构稳定,更好地拉动销售增长和减少车型波动,同时也将进一步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公告》显示,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对购置日期在今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同时,《公告》还公布具体符合减征车辆购置税的乘用车标准,包括含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单车价格以车辆购置税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准;乘用车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等。
“预计本轮政策将会给今年乘用车市场带来约200万辆的零售增量。”崔东树表示,鼓励燃油车消费是鼓励民生需求的恢复,尤其是拉动首购和换购需求的增长的意义重大。通过实施600亿元汽车购置税减半措施,是从消费端给消费者消费升级的政策向导,促进主流消费群体恢复消费信心,并有效降低主流消费群体购买压力,必然有效拉动汽车消费恢复到正常轨道。
鼓励新车消费的同时,如何盘活存量市场也被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已由“增量”变为“存量”,汽车消费也进入换购时代,而二手车市场交易也成为拉动汽车市场增量的驱动力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为1758.5万辆,为历年最高。今年前3个月,二手车销量为388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从历年二手车交易量来看,除2020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年份均实现增长。
不过,二手车限迁也成为阻碍二手车流通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手车行业车源属性强,一二线城市作为优质车源聚集地,此前受制于限迁政策,优质车源向低线流通受阻,这也抑制了购车需求释放。” 瓜子二手车联合创始人王晓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为此,破除二手车限迁问题成为促进二手车市场销售的关键。《措施》中提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对此,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市仍有最低迁入标准,迁入车辆必须满足国五或国六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城市不能流通。如果这一限制取消,将加快线下流通,二手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充增量空间。
在王晓宇看来,一二线城市二手车的顺利售出,释放了购买新车、二手车的消费需求,带动汽车制造、新车销售等汽车消费服务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盘活整个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促进中国汽车市场大流通。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