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探索立法、搭建新场景:广州抢占自动驾驶产业高地
- 2024年08月27日来源:中国经济网
提要:近年来,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趋势渐成主流,并且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广州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这里车企、自动驾驶算法商、平台服务商等“头部”企业云集,城市真实场景测试经验丰富、前沿技术与产业化进程领先。
近年来,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趋势渐成主流,并且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广州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这里车企、自动驾驶算法商、平台服务商等“头部”企业云集,城市真实场景测试经验丰富、前沿技术与产业化进程领先。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广州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国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正在从试验场走向试点测试、再进一步向规模应用阶段发展。专家指出,当前正值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应该积极支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优势,在技术应用、政策法规、产业发展上实现全面领先。
文/文静
自动驾驶创造新市场需求与产业机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政策指引下,各行各业正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我国,自动驾驶不仅是参与全球前沿技术角逐的有力代表之一,更是新质生产力在交通领域的深入探索。机构预测,到2050年,自动驾驶会创造大约8000亿美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大多数来自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上下班时间段缩短、能源安全以及环境效益等。
当下,在多个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等多种有利因素影响下,自动驾驶迎来新一轮“爆发”。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指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自动驾驶是全新业态。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未来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产业机会,比如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这些产业链势必催生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位列其中。这些新就业机会不乏劳动密集型职业,有望成为新劳动力蓄水池。进一步看,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传感器制造、算法研发、移动平台运营等环节上,将出现对应的产业升级,形成高质量的数字产业集群,带动更多产业、就业机会。
当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成为萝卜快跑的重要岗位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加快
广州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近日迎来重磅消息,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广州成为首批进入的试点城市之一。
如今,在广州多条道路上,市民能见到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有序、顺畅地运行。在广州南沙、生物岛等部分区域,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无人扫地车等已逐步进行常态化的示范运营。在广州黄埔区部分道路,萝卜快跑已为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今年以来,随着萝卜快跑在全国服务范围的扩大,带动自动驾驶出租车全国话题热度,广州的萝卜快跑也引来关注。
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阶段,从国家层面到多个城市,都逐步出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规划和标准,以及加快立法。截至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的修订工作,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推进自动驾驶地方性立法,包括上海浦东、无锡、苏州、杭州等地。
近日,《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车站等干线和交通枢纽开展创新应用,并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车路云一体化”是自动驾驶的重要实现手段。为此,《征求意见稿》更设立“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专章。
自动驾驶普及已成大势,不过,仍要面对众多的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指出,站在无人驾驶的竞争潮头,要构建更包容的环境,给企业更多创新空间,让无人驾驶出租车跑起来,让无人驾驶在应用中发展,促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交通模式的形成。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制定适应技术发展、促进新技术应用的监管制度,守住安全、秩序和公平的底线。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