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热点关注>正文内容
    • 放弃阴谋论客观审视特斯拉维权事件
    • 2021年05月12日来源:中新经纬

    提要: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层面,特斯拉都是以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形象示人,而近期接连发生的汽车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似乎正要将特斯拉拉下“神坛”。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阴谋论、商战论,让原本有待厘清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失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尚未盖棺定论,广东韶关特斯拉追尾再次挑动公众的神经。

    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层面,特斯拉都是以新能源汽车引领者形象示人,而近期接连发生的汽车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似乎正要将特斯拉拉下“神坛”。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阴谋论、商战论,让原本有待厘清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失焦。

    特斯拉维权事件之所以热度不减,除了特斯拉这家明星车企自带流量外,还因为新能源车安全性命攸关。通常,市场对新生事物的容忍度比较高,但对新能源车就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这是因为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客观来讲,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缺陷,都需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作为新兴产物的电动车也免不了这样的审视。不过,开发一款科技产品犯的错也许可以容忍,开发汽车产品如果在质量问题上犯错则很难容忍。在智能化日益普及,新能源车被更多人接受的今天,新能源车的“容错率”能有多高,值得思考。

    其实,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绕不开安全这个话题。燃油车经过上百年的时间验证,也依旧难免出现因工艺缺陷大规模召回产品的情况,新能源车则是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被报道的多起安全事故究竟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是车辆行驶发生意外的概率问题。

    对于质量问题和概率问题必须加以区分,如果是质量问题,车企必须正视并加以改进,如果是概率问题,如何降低事故概率则是重要的课题。

    此次特斯拉维权事件留给我们的议题还有很多,而网络上还不乏一些“阴谋论”的论调,认为这是其他车企觊觎特斯拉“一枝独秀”的精心策划。事实上,在特斯拉“鲢鱼效应”的带动下,国内新能源车已是百放齐放的局面。

    5月11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0602辆、特斯拉中国25845辆、比亚迪25450辆、上汽乘用车13004辆。而3月份,特斯拉中国销量为35478辆,也就是说4月份特斯拉中国的销量环比下降27%。

    在特斯拉负面舆论缠身时,还面临着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甚至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重夹击。我们不必神化特斯拉,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的造车企业也足够多,正如苹果无法完全占领中国市场,特斯拉也会遇到造车界的华为等,这是市场规律。与其空喊“阴谋论”,不如把焦点放在汽车的安全质量问题上。

    当然,除了安全质量问题,这次特斯拉维权事件还暴露了新能源车行业当前发展的痛点,比如智能汽车的数据监管与第三方检测、智能汽车行车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等。作为新生事物的新能源车在技术和产品各方面的尝试值得鼓励,但也不能对已出现或可能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发展,国产电动车品牌日益壮大,今天特斯拉遇到的问题,其他品牌明天也可能会遇到。新能源车领域大势已来,车企和车主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齐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