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热点关注>正文内容
    • 防范“低价漩涡”伤及产业发展
    • 2024年12月25日来源:经济日报

    提要: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联接,销售模式也会深刻影响生产端。要谨防平台的“低价”策略将生产带入了“低价漩涡”,阻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则会打破甚至逆转提质—提价—创新—增利的正循环。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对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

    传统产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的典型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建成了围绕特定产品的生产集群,在空间上表现为“一村一品”“一镇一品”。这些产业集群是很多商品的制造基地,成为我国制造业重要的微观细胞。

    数字经济是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很多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与中国国情深度融合的结果。依托数字经济,很多原本不具备产业传统的地区,“从无到有”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例如,江苏睢宁沙集镇,依托电商平台,经过19年发展,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网销家具家居产业集群,其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近20万人。山东曹县从2021年以来依托电商兴起了一个汉服产业带,曹县现有汉服上下游企业2282家,网店13989家,汉服产销量占全国40%。

    走过了初期高速发展阶段后,传统产业集群也逐渐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大量从业者的快速涌入虽然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容易形成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的后果,从而引发“内卷式竞争”的风险。在前期已投入大量固定投资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保证厂房产线不闲置、工人不流失,只能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去库存、求生存。

    目前,电商平台已成为很多传统产业集群的重要销售渠道。某些电商平台也开始主打“低价”策略,以此吸引消费者,并以流量锁定生产企业。当然,低价本身有其特定的客群,价格竞争作为一种商业策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低价”策略作为吸引消费者唯一的手段,则会对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诸如“自动比价”“强制低价”等规则,要求平台商家只有低价才能获得流量,在一定意义上变相剥夺了商家的自主定价权。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联接,销售模式也会深刻影响生产端。要谨防平台的“低价”策略将生产带入了“低价漩涡”,阻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则会打破甚至逆转提质—提价—创新—增利的正循环。最终,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无原则地降低产品质量,最终导致产品降级现象。平台的低价竞争最终会传导到生产企业,造成产业利润空间降低,企业无法投入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只能在“低价漩涡”中不断内卷,甚至导致产业降级。

    数字经济应该发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培育传统产业所需要的创新环境。要看到,传统产业集群虽然是草根创业,但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短短几十年的创业史,中国制造业已经从最初的代工,不断掌握了设计、原材料、甚至是设备制造等附加值更高的环节,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以曹县、沙集为代表的数字化产业集群的兴起本身就是我国制造业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创新能力的表现。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创新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电商新玩法,很多中小企业开始设计针对青年客户群体的产品,在功能和外观上触及都市年轻用户。此外,拓展新销售渠道,尤其是跨境电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此很多企业纷纷推出了适应欧美市场的新产品。

    建立平台与产业互促共赢的健康生态尤为重要。我国产业集群由中小微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体量小而且分散,在数字经济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数字经济的快速迭代升级也让这些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草根企业家显得“力不从心”。这需要在制度层面规范平台的竞争机制,引导平台企业差异化竞争,发挥平台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的正向功能。平台企业应该加强自律,与入驻商家建立良性合作模式,形成健康向上的产业生态。行业协会商会也应该为中小企业赋能,提升企业的数字转型能力,适应不断迭代的数字经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付 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