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手机或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只怪国产机太能卷了?
- 2024年03月08日来源:中国家电网
提要:在手机行业,索尼有着悠久的历史。索尼手机真正的巅峰时期还要追溯到索尼爱立信时代,2007年,索爱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然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索尼手机则迅速进入衰退期,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节节败退,逐渐被边缘化。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淘“洋垃圾”的习惯,这些漂洋过海的老款手机设备,往往有着颇具吸引力的价格。而这些在国内电商渠道销售的二手手机,背后往往是索尼、夏普等海外品牌。
它们往往是名气不小的国际巨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做得风生水起,但在手机行业内的存在感都不强,这才有了价格几连跳后的“洋垃圾”手机。
最近,日本媒体Sumahodigest报道称,索尼新款手机Xperia 1 VI、Xperia 10 VI将不会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甚至,索尼手机可能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在一众仍然在苦苦坚持的Others品牌中,我们或许又将少见到一名选手。
屡战屡败,索尼已成手机“边缘人”
在手机行业,索尼有着悠久的历史。索尼手机真正的巅峰时期还要追溯到索尼爱立信时代,2007年,索爱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然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索尼手机则迅速进入衰退期,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节节败退,逐渐被边缘化。
2011年,索尼收购了爱立信持有的一半股份,从索尼爱立信摇身一变成为“索尼移动通信”。然而,纯血索尼手机品牌,并不能扭转局面。小雷查询到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的一份数据,2012年Q1,索尼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9%,已经归入Others行列。
此后,尽管索尼在不断发布更新Xperia系列手机,但仍然在手机战场上一败涂地。在2019年和相机部门合并前,索尼移动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并且是索尼核心部门中唯一亏损的一个。而索尼移动再和其他部门整合后,销量依然不见起色。IDC数据显示,2019年Q3,索尼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有0.167%。
(图源:雷科技摄制)
不难发现,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十几年里,索尼在手机行业里的存在感在一步步被削弱。很显然,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索尼已经败下阵来。
作为一家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推出过无数成功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牌,索尼做不好手机这件事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小雷看来,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就产品层面而言,小雷认为索尼手机的科技树一直点歪了。
智能手机时代早期,主流厂商把重心放在系统完善优化和本地体验提升上,但索尼手机则在专心致志地研究防尘防水、超高像素、超高分辨率屏幕、960帧视频拍摄等。索尼手机的这些技术特性很超前、很酷炫、很有黑科技色彩,但不够实用,也背离了当时真实的市场需求。
(图源:索尼)
当年索尼手机的防尘防水特性几乎是独一份的,吸引了无数眼球。当在智能手机亟需完善基础体验的时代,用户对防护特性的感知度远不如流畅的系统、好用的功能来得高。超高像素听起来可以提升手机影像能力,但当时芯片性能难以处理这么艰巨的任务,最终导致手机拍照速度慢、取景卡顿。
说到底,索尼在智能手机时代仍然在遵循着功能机时代的产品思路,试图以前沿的硬件技术来形成产品优势。但在用户眼中,具有黑科技的索尼手机只是一台小众的帐篷型手机,长板很长、短板也很短。愈发内卷的手机市场上,各大品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多个大招齐发,索尼手机的一招鲜就相形见绌了。
索尼手机,要和中国大陆市场说再见?
毫无疑问,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卷的手机市场。在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洗牌中,无数老牌和新兴品牌都黯然离场。而在产品和营销本地化上天然处于劣势地位的海外品牌,想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中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除了苹果,其他都是国产厂商。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众国际品牌,有的已退出大陆市场,有的干脆退出了手机行业。
2018年,LG宣布手机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三年后,LG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放弃了整个手机业务。2021年,来自中国台湾的手机品牌HTC,停止在大陆地区销售手机;如今,虽然HTC在部分地区还有少量手机产品在销售,但存在感已经极低。2016年,夏普第三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两年后铩羽而归再度退出;现在,夏普手机只在日本等少数市场上还保持着影响力。
(图源:LG)
结合以上这些案例来看,如果索尼手机要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索尼2023年公布的Q3财报显示,索尼移动的销售额为73亿日元,同比下滑了22%。换言之,索尼手机并没有因为体量小就避开了业务持续下滑的窘境。
如果索尼手机业务持续看不到盈利希望,并且还在持续扩大亏损缺口,那么被索尼采取措施来降本增效就很好理解了。至于为何要先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开刀,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市场太卷了,止损效果可能更明显。
面对手机红海,“Others品牌”要主动退场吗?
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市场,手机行业的头部效应都非常明显。头部品牌们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存量,彼此之间激烈厮杀,留给Others品牌的生存空间很小。相比头部品牌,大部分Others厂商在技术、产品、市场等各方面缺乏优势,很难在内卷中突围,寻找到增长的机会。
但对很多品牌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不愿意彻底放弃手机业务。原因也并不复杂,手机仍然是当前消费市场上存量最大的智能设备,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还扮演着管理和联动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中枢的角色。对不少厂商来说,手机并非一项单一的业务,还关系着品牌旗下产品的整体生态建设。
苹果、华为、小米、OV等头部手机品牌,都在不留余力地建设自家的生态,比如华为的鸿蒙全场景、小米的人车家、OPPO的潘塔纳尔等。非头部厂商,也尝试在这个方向上寻找新的机会,例如魅族试图用Flyme联结手机和车机,作为车企的蔚来下场做手机。
(图源:蔚来)
至于Others品牌们是否应该退出手机行业,小雷认为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如果手机是该品牌的主营和核心业务,并且持续处于增长无望的亏损状态,那么主动或被动放弃比较明智,具体例子有锤子手机、YotaPhone等。
第二,如果手机不是品牌的核心业务,甚至只是众多业务之一,那么保留着它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和星纪时代合体后的魅族,手机业务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对造车等业务能够形成较大的帮助。同时,手机还会是AI等前沿技术的重要载体,大模型、生成式AI都能在手机上寻找到丰富的使用场景。保留手机业务,也就为未来保留了一份希望。目前,魅族已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不过这句话有一定回旋余地,不做“智能手机”,依然可以做“AI手机”,前几天魅族刚发布了AI硬件“入门券”魅族21 Pro,欢迎在雷科技查看评测。
尽管手机业务做得不成功,但索尼旗下的很多消费电子业务依然做得风生水起,包括游戏主机、相机、电视等。而且,索尼还有音乐、影视等内容业务,在打造软硬件生态上拥有比对手更大的优势。即便只在一小块市场上保留手机业务,对索尼也会更有利。
在小雷看来,索尼当前的手机产品整体实力不算强,与主流品牌的旗舰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然而,在外观设计和影像方面,索尼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特性。在手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上,索尼手机还是有很强的个性。我个人更希望包括索尼在内的Others品牌们能够长期做下去,给用户提供更多不那么大众化的选择。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