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徐公砚美名扬天下——姚树信《砚林树信》新书发布会将于4月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 2023年03月19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据悉,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主办的姚树信著《砚林树信》新书发布会将于2023年4月2日在北京展览馆4号会议室举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终身名誉会长郭海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陈建国、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端砚制砚大师梁佩阳、《砚林树信》主编王立强教授、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木生等拟到会讲话或发言;著者姚树信致答谢词;制砚大师、地方政府领导、各界名流、知名政府和门户网站、报纸刊物记者等近百人将莅临发布会。
据悉,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主办的姚树信著《砚林树信》新书发布会将于2023年4月2日在北京展览馆4号会议室举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终身名誉会长郭海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陈建国、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端砚制砚大师梁佩阳、《砚林树信》主编王立强教授、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木生等拟到会讲话或发言;著者姚树信致答谢词;制砚大师、地方政府领导、各界名流、知名政府和门户网站、报纸刊物记者等近百人将莅临发布会。
《砚林树信》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徐公砚的专著,记述了“姚树信与徐公砚”的故事,辑录了“姚树信藏徐公砚”的精华。该书图文并茂,有故事,有乾坤,有趣味,详细讲述了姚树信先生28年间,为开发、传播徐公砚所做的一切,全景再现了一位砚文化投资者、爱好者,转身砚文化收藏者、研究者、设计者,以及成为徐公砚创新者、传播者的精彩瞬间,纪录了徐公砚追求自然造化,美石精工,砚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创新传奇。书中所收录200余方徐公砚,砚砚不同,尽显“中华自然第一砚”的大美与风采。该书刚要问世,便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表示出强烈的购书兴趣与意向。
徐公砚早在唐宋时期即负盛名,后因战乱和地理偏僻,砚石中断开采,又地下湮没逾千年,世人对其少有所知。即便是在文房四宝协会内,也鲜见有人能对徐公砚说出个一二。徐公砚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砚种。文房四宝,砚是其中之一。中华砚文化博大精深,砚居文房四宝之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今天看到的砚台,大都传千年而不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
直到28年前姚树信投资开发徐公砚,外界才渐渐对徐公砚有所了解,我们才对徐公砚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短短28年,姚树信就使徐公砚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成为倍受世人喜爱的名砚,这不能不说是文房四宝界的一个传奇。
姚树信开发徐公砚始于1994年。那一年,他响应党中央号召,参加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扶贫考察团,到沂蒙山革命老区考察,并投资开发了沂南县的徐公砚,引领带动了当地徐公砚制作的快速发展而脱贫致富。而在此之前,即便是当地人,也不知深藏山沟沟里的徐公石有多么宝贵,只有极少数的人用其做砚台,所以徐公砚并不为外界所熟知。投资开发的当年,姚树信就带着徐公砚来到北京,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名砚博览会,并荣获金奖。
由此,徐公砚一鸣惊人。此后的许多年里,几乎在所有的文房四宝博览会上,都能见到姚树信携带徐公砚参展的身影,他不仅致力于开发制作徐公砚,而且一直奔走在宣传、推广徐公砚的路上。徐公砚能够在短短28年时间里,为社会、为世人、为收藏家所接受、所珍爱,姚树信为此作了辛勤付出,其执着、拼搏、创新的担当精神,可嘉可敬。
姚树信出身于书香世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这使得他开发出的徐公砚一亮相,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徐公石历经7亿年水蚀冲刷而成,其积蕴天然、石质温润、层峦叠嶂、返璞归真的特点,让砚石爱好者、收藏者耳目一新。人类造物千年的时间尺度,在以亿丈量的地质年轮面前相形见绌。姚树信深感这些见证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变更延续更具感染力,更以其蜿蜒流动的生命,沉静地融化在徐公砚的造化胜景中。他很好地把握了徐公石的特点,并将其转化为徐公砚的特色,适时总结提炼出“中华自然第一砚”的定位,获得了文房四宝界众多砚评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这也是徐公砚能够一路获得大奖,并连续两次荣获“国之宝”证书的关键所在。从姚树信把徐公砚带出沂南县的山沟沟起,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便新添了徐公砚这一新砚种。
启功先生为徐公砚题写砚名
拜访启功先生
沈鹏先生为徐公砚题词
沈鹏先生为砚宝斋题写斋名
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徐公砚题词
欧阳中石先生欣然为徐公砚题词
姚树信始终是协会里的一名活跃之士,他不仅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而且对砚文化的传承、弘扬、谋新求变、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姚树信先后当选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他受协会委托多次主持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开幕式,受到轻工部领导好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建会30周年活动中,姚树信被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奖”。鉴于他在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的知名度和声望,以及他为中国文房四宝行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特聘姚树信为协会高级专家顾问。在中国文房四宝界,姚树信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对砚文化的那份热爱。作为企业家,他对徐公砚最初的愿景是投资,也是扶贫,然而,深藏于骨的对砚文化的热爱,点燃了他对徐公砚的热情。
1994 年响应党中央号召,姚树信(前排右二)投入以帮助革命老区新上项目脱贫致富为内容的“光彩事业”活动,在山东省委领导的带领下到沂南考察。
砚是姚树信的珍爱,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他喜爱徐公砚、研究徐公砚、宣传徐公砚、推广徐公砚;他痴迷于徐公砚,从投资、开发、制作、设计、雕刻,到提升、研究、传播,姚树信打通了徐公砚的整个产品文化链。浸润砚林28年,他持之以恒、全身心地致力于砚文化的学习、研究和探讨,撰写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徐公砚的文章,其代表性论述《砚与中国传统文化》发表在中央党校内参刊物《领导科学》;在《经典艺术》《文房精粹》《中国传统文化》等书刊多次发表关于徐公砚的系列研究文章。从2000年开始,他将砚文化送进高等院校,并在南京大学开启了《砚与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巡回演讲,他的演讲先后走进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台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由此,姚树信在中国文房四宝界成为声名远播的砚文化大家。《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主流媒体,多达30余家报刊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有效地扩大了对于徐公砚以及砚文化的宣传。
姚树信本是久负盛名的“家具大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投资开发徐公砚,是徐公砚的机遇,也是砚文化的幸运。其一,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早年创业的成功为他奠定了投资开发徐公砚的资金实力。其二,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姚树信有深厚的书画功底;在高校的深造又奠定了他扎实的美学设计能力。其三,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古今砚文献书籍,为借古开今,通古今砚文化之变,积累了宝贵资料,对徐公砚的设计制作和创新、艺术内涵的挖掘、自然天趣的保存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兖州砚宝斋之徐公砚走上了自然造化、美石精工,砚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创新之路。
徐公砚荣获 94’中国名砚博览会鉴评金奖,欣然在中国美术馆门前留影
“一拳之石见岱岳,一勺之水显沧海。”徐公砚天然的砚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古朴的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正如这部书的名字《砚林树信》一样,今天的徐公砚已经树起很高的信誉,受到了众多热爱砚文化的文化名流、艺术大家、收藏大家的欣赏和喜爱,让人爱不释手。曾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启功先生、沈鹏先生都很赞赏徐公砚,并欣然为其题词。
如今,八十多岁的姚树信依然雄心不减当年,依旧奔波在传播弘扬砚文化的路上。他不仅坚持参加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和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还赴深圳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醉心于徐公砚的姚树信,老骥伏枥,不忘初心,敢为砚林树信,亦乐为徐公砚鼓与呼。
背景链接
姚树信,1940 年生于山东兖州,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专业。中国徐公砚联合开发公司董事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山东砚宝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高级传统工艺师。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常委,济宁市工商联副会长,兖州区政协副主席。
1978 年创办兖州新艺装饰家具公司,1988年姚树信被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1997 年先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私营企业称号和山东省先进私营企业称号。1994年响应党中央关于民营企业家到革命老区投入扶贫“光彩事业”的号召,在沂蒙山区致力于徐公砚的开发。经过 28 年对砚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市场开拓,使湮没地下逾千年的徐公砚石重现世间,赋徐公砚石以新的艺术生命,终使徐公砚走出沂蒙、打入北京、进入全国市场,享誉国内外,为老区人民的共同致富做出了贡献,被沂南县人民政府授予“沂南县荣誉公民”。
鉴于姚树信在砚文化发展和创新中作出的突出事迹,2000年和2006年先后当选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作为中国文房四宝界的杰出代表,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其徐公砚作品六次荣获全国名砚博览会金奖,两次荣获“国之宝”证书,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国内书法艺术界顶峰人物对徐公砚从不同的艺术角度进行了题赞,增加了徐公砚在砚界的影响。
2000 年应南京大学邀请,姚树信在南京大学艺术中心向千余名南大学生作了《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开创了传统文化界企业家登上著名高校大学讲坛、为大学生开讲砚文化的先河。2011 年 12 月姚树信撰写的《砚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刊发在由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的《领导科学》(内参)上,是近年来砚界发表文章层次最高的刊物。2015 年 3 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姚树信在会上做了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报告,是国内首次砚文化在国际文化论坛发声。
姚树信的砚文化论著先后入编《四宝精粹》《经典艺术》等20多种书刊,其投资开发徐公砚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工商》等 30 余家媒体报道。2010 年荣获第七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十大杰出艺术家;2014 年荣获中国国际传统工艺博览会“中国传统工艺特殊贡献奖”;2019 年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专家顾问。
徐晦,徐公砚,姚树信,记载着一个千年之约。
山东沂南青驼镇南十公里处的这片独具个性的山石,静待了数亿年的光阴,直到一千二百多年之前,终于等来了唐朝一位名徐晦的读书人。他从福建晋江的安海赴长安赶考,为寻找祖上因战乱南迁时的祖籍而在沂南逗留。祖籍寻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倒是遇到的那块石头,让中国的砚史有了崭新的内容。点燃目光,仿佛石头是迎他而趋前。拾起便喜爱得不肯释手,叩之清响如磬,视之泽光星闪,抚之润腻侵肌。是电光石火般的灵感,让他精研细磨而成一方砚台。等到坐在考试场上,已经是隆冬时分,众考生大多砚墨冰结,唯徐晦砚墨如油,助笔有神,竟考得进士第一名。高中状元的同时,“徐公砚”也被天下闻知,从而有了一次开发与制作“徐公砚”的肇始期,并将自己的名号从此便刻在中国文化史上。当然,这方砚台也就成了徐晦生命的伴侣,晚年以礼部尚书退休之时,仍感念不已,扶杖再次寻到砚石的“出生地”,并命自己的长子举家迁至齐鲁大地的沂南青驼而成徐公店村。这是一个知道感恩并有着文化与历史眼光的知识者。
伴随着唐朝的衰落,曾经名噪一时的“徐公砚”也湮没在历史的烟埃中,以至宋人米芾的《砚史》,虽罗列二十三种中国砚系,竟然没有“徐公砚”的名字。
徐公石与徐公砚,却自信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等就是一千二百多个春秋。一九九四年八月,徐公石与徐公砚,终于等来了一个叫姚树信的人。作为全国赴革命老区扶贫团的一员,他避开热闹的场面与焦点项目,一下子便被冷藏了一千多年、至今只是小打小闹沉寂在民间的徐公砚所吸引。老区民众曾经的慷慨与当下的贫困,在他踏上沂蒙之日起,便在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这位在祖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因经营家具而致富的企业家,有着自己独到的风神,这便是爱心与文化,而徐公砚,正是他可以将爱心与文化凝在一起的最好选择。这个爱字,系着自己的内心,又系着社会的责任。对于文化、尤其是具体到砚与书法,姚树信的内心深处有着滚烫的热爱,也是姚家一代代根植下的家族基因。
与其说他生于一个仕宦之家,毋宁说更是一个书香门第。20 世纪四十年代,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给他讲孟子、司马光等先贤的故事,六岁更教他认字、背诗、写毛笔字;五十年代,即使家里生活已经非常艰难,母亲仍然想方设法给儿子买来当时有名的“李鼎和”毛笔、“金不换”黑墨和红方格宣纸。最让姚树信永远铭记的,是母亲拿出由曾祖代代相传的砚台,让儿子研墨习字。已经八十三岁的姚先生,说起曾祖,还是一往情深:“曾祖父 16 岁应征入伍,因智慧超人、英勇善战、百战百胜、关爱百姓,三十五岁擢升为江西南赣镇总兵。后奉旨在广西、云南与冯子材将军并肩抵御法军侵略,受到朝廷嘉奖,授从一品红顶戴花翎,提升为江西提督。曾祖父虽是一员武将,却爱砚如宝,有着深湛的文化,而这方砚也就一直伴他左右,跟随其南征北战。”砚石永寿,却也要成为民族历史的见证而一起经历无尽的苦难与蹉跎。抗日,内战,饥饿,逃难,就是在日本侵略者即将攻占家乡兖州的惊恐慌乱之时,逃难的父亲什么不带也要抢出这方砚台与两箱祖传的字画迁徙流转。等到两箱包括董其昌、 郑板桥等名家字画付之一炬而祖传宝砚也碎于运动之中时,已经到了六十年代。
那方碎了的祖传宝砚,却仍然深藏在他的那颗有了裂璺却并没有碎的心上。他谦卑却又顽强地等待着时世的向好,而且就在阳光初见的时候,早早地爆发出生命的锐气与创造的力量,也让那份爱融入阳光奉献给社会。助教,助学,做公益,并终于等来了与徐公砚结缘的日子。获利,留名,当然是姚树信无可回避也无需讳言的需要。但在他看来,还有比获利与留名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便是扎扎实实地做几件能够长久惠益于社会与众生的事情,而且要让自己的爱与文化融入其间。于是,开发、重塑、宣传、推介徐公砚,便成了他二十八年来生命的主旋律,而他厚重的文化素养与超然的设计天赋更为徐公砚的崛起提供了保障。
二十八年来,一块一块的石头从地下开采出来,从沉睡中醒来,在姚树信的眼前心上展现其各具个性的模样与内涵;二十八年来,一方一方的砚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诞生并走进殿堂与民间;二十八年来,姚树信已从人生的秋天走进人生的冬季,可他却让五万方各具瑰丽生命的砚台面世并温暖这个炎凉的人间。
这是中国独特的砚石,不用分割,只是根据各自的形貌脾性,再赋之以历史与文化甚至当下与未来的梦幻,而成就其自然而又人文的生命。可以说,这是中国砚史上唯一最具自然形态的砚石。形状的千奇百异,尤其他边沿纹路的千变万化,全是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更让徐公砚方方跃动着大自然的灵魂。石质的坚实细密与油润微馨,更令墨、纸、笔、手多了许多的眷恋与顾惜。还有颜色的众富,嫩黄、绀青、橘红、蟹盖青、鳝鱼黄、沉绿、茶叶末、生褐……可谓五彩斑斓,让人赏心悦目。
姚树信先生更晓得,再是精品,“藏在深闺”仍会被时间湮没,况且处在毛笔书写已经退出主流的当下——于是在开采与创制的同时,他又走过了宣传与推介徐公砚的十万里长征。走南闯北,奔走天下,他将徐公砚带到各种砚展与文博的场合,并一点点积聚并获得与各种名砚既分庭抗礼又相得益彰的地位。谦和的姚树信,眼看着徐公砚有了自己的天下并盎然着内外兼备的美与文气豪气,他也便获得了人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