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通信>正文内容
    • 2G3G行至退网路口
    • 2023年12月06日来源:北京商报

    提要:当2G、3G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安置上代通信“遗民”,而6G又将赋予人们怎样的想象成为关注重点,业内专家认为,通信技术更新换代是一个必选项。

    12月5日,工信部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就用户关心的2G、3G退网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就在同一天,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重庆开幕,让人感觉从2G到6G这20年的时间浓缩在一天中。当2G、3G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安置上代通信“遗民”,而6G又将赋予人们怎样的想象成为关注重点,业内专家认为,通信技术更新换代是一个必选项。

    上代通信网络“让路”

    记者就2G、3G退网问题采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同时称目前已不能办理2G、3G套餐,可选套餐以官网给出的为准。

    针对2G、3G退网问题,工信部回复表示,2G、3G退网是移动通信网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际上的主要做法。但移动通信退网不是简单的“说退就退”。需要完善用户保障措施,在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前提下,才能实施退网。

    对2G、3G退网的必然性,工信部回复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00多个运营商实施了2G、3G退网,将2G、3G腾退的频率用于4G、5G的部署。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中,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我国的网络运营效率。同时,目前多为全网通手机,需要支持所有六种制式和十余种频段,退网也可以降低手机的复杂度,有利于提高手机的效能,降低手机终端成本。

    实际上不光是2G、3G给4G、5G让路,在政策支持下6G也有了相应的频段划分,在2023全球6G发展大会上,工信部相关领导表示,工信部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明确将6GHz频段划分给5G/6G使用,为6G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此外,应用场景的丰富也是6G拓展的重点,对此工信部超前开展愿景需求研究,发布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指标等研究成果,今年6月,我国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国际电信联盟6G愿景需求建议书采纳。

    对个人终端影响不大

    无论是2G、3G网络退出,还是对5G、6G网的扶持,背后总有相关政策的作用。在业内观点看来,频谱作为一种重要资源,需要出台相应政策对其合理划分,令资源的配给与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

    独立TMT分析师付亮对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无论是哪种无线通信网络,都需要占用无线电频谱。运营商们如果一直维持2G网络,则2G网络原先占用的这一部分无线电频段就无法移作他用,不光是通信,民航、卫星导航等均有相应的频段。

    除了频段资源,维护2G的核心网也需成本,却并不能获得相应收益,3G和4G均有核心网,核心网主要负责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等,但5G和4G可以实现共用,2G的核心网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技术,无法共用。继续运营2G基站更是意义不大。

    运营商把一部分2G网络的频谱清退之后,重新用作5G建设,被称为“频段重耕”。此前工信部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提升5G对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质量,加大无线电频谱资源对5G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工信部许可中国电信将现网用于2G/3G/4G系统的800MHz频段频率重耕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通信技术革新,如何处理上代通信“遗民”的问题为人关注。付亮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2G、3G网络虽然看起来销声匿迹,但仍有小范围应用,例如部分POS机、智能电表、水表等,不过网络换代对个人终端影响不大,即便是目前市场上的老人机一般也支持LTE制式,可以在4G网络下工作。

    从数据上来看,目前对用户的“争夺”主要处于4G、5G间,2G、3G用户近年来已被逐渐迁移,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亿户,与去年同期总量基本持平。其中4G用户规模为12.73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占比为80%,比重较3月末下滑0.2个百分点,4G用户加快向5G迁移。2G、3G用户统计则未被纳入其中。

    不过也有专家观点表示,理论上对少部分仍然使用2G、3G的用户,在终端允许的情况下,运营商有责任对该部分用户进行补偿,例如2G网络的用户可以将手机套餐升级至4G、5G,并申请减免换卡费,也可以选择保留原有套餐继续使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周峰菊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