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抗菌药物耐药”全球科技难题
- 2024年03月26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耐药菌感染在治疗上很困难,导致感染者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应对耐药菌感染成为全球性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杨启文谈及到耐药菌感染,深感责任重大,肩负起了保障全民健康的科技研发重任。
——记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杨启文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是当今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利器”。然而,目前国际国内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突出,许多临床致病细菌产生耐药性,引发临床的极大挑战。
“耐药菌感染在治疗上很困难,导致感染者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应对耐药菌感染成为全球性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杨启文谈及到耐药菌感染,深感责任重大,肩负起了保障全民健康的科技研发重任。
“临床重要致病细菌的耐药致病机制和遗传进化规律、病原微生物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是我开展科技研究的两大方面。”杨启文围绕科技难题,攻坚克难,创新突破了多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全民健康梦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建立遏制细菌耐药临床实验室综合应对体系
“细菌耐药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突破治疗困境。”杨启文围绕细菌耐药重大攻坚课题,进行了体系化的临床科研攻关,并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
“为了遏制病原菌耐药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团队建立了遏制细菌耐药临床实验室综合应对体系。”杨启文说,综合应对体系主要包括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监测、病原菌耐药致病机制研究、新型抗菌药物评价、实验室检测产品研发与转化以及实验室应对模式建立及标准化研究等五大方面。
“除了构建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遏制细菌耐药研究体系,我们还组建了5个成熟的研究平台。”杨启文面对具体研究成果,高兴地告诉我们:“这5个成熟研究平台包括全国多中心临床病原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平台、病原菌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研究平台、新型抗菌药物临床评价平台、新型快速细菌耐药实验室诊断研发平台、抗菌药物耐药实验室检测标准化平台。”
历数杨启文多个研究成果,可谓是多个首创,效果显著:
在国内开创性地组织了多项大规模细菌耐药监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我国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流行病学特征;完成国内最大规模连续 18年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种细菌耐药/致病新靶标;发现肺炎克雷伯菌的RNA编辑现象,并证实其调控群体感应和毒力;定义了一种同时携带耐药和毒力基因并有强传播力的 “超级质粒”;作为团队核心牵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折点研究国际组织ChiCAST,设立自主研发新药药敏折点以及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药敏折点,填补行业空白,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实际上,综合应对体系开展的病原菌流行病学与耐药监测、耐药致病机制研究等工作,为了解我国耐药病原流行情况及特征,制定国家应对耐药相关政策、指南、行动计划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攻关,团队不仅在基础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国际、国家级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特别注重研究成果对临床的实际指导意义,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团队参与编写的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重要政策及管理性文件已经出台。”谈到成果贡献,杨启文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综合数来,至2023年,杨启文教授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84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文章70篇,中文核心43篇,发表于Lancet Microbe,Advanced Science,Clinical Chemistry等行业顶级杂志,单篇引用最高348次。牵头发布卫生行业专家共识4部。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著书参编20本。
杨启文的系列临床和研究工作提高了我国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能力,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对社会公共健康的威胁。为此,杨启文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促进感染性病原体新型快速诊断技术研发和转化
科学研究要有高度,更要落到实处。杨启文在加快感染性病原体新型快速诊断技术研发的同时,还加大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我们团队注重实验室检测产品的研发与转化,特别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研发的支持。”杨启文团队基于多项国家课题,建立了“产学研医”一体化合作平台。加速了国产设备从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临床评估到产业化的进程;同时立足临床,通过组织有效的临床多中心评价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意见,并提高了国内医院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
杨启文团队研发成功细菌毒力/耐药快速检测技术、微生物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技术等产品,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转化的诊断产品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并在国际国内多地应用于临床一线。
“近5年来,我们研发了临床实用且成本低廉的检测肠杆菌科菌碳青霉烯酶新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列创新成果转化:国内首次报道了MALDI-TOF质谱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联合诊断草绿色链球菌的新方法;报道了低血量条件下血培养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方法;研发成功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五重PCR方法并授权发明专利和转化。”杨启文自称,团队的研究工作显著提高了临床对耐药菌的精准诊治能力,有效遏制了我国抗菌药物滥用。
推动致病耐药机制研究及耐药菌检测新工具的开发转化
心中有“星空”,脚下有山河。杨启文对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早已有了前景规划。
“面对未来,我们以国家发展战略为重,情系全民健康。用我们的科技智慧构建全面健康屏障。”杨启文表示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耐药菌专项监控网络,特别针对目前我国最严重的多重耐药细菌“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流行情况,团队将开展系列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病原体耐药的分子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菌株分子分型、进化分析及致病耐药机制研究;细菌致病力以及宿主互作研究;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活性评价。这三大方面也是我们科技攻关的重点。”杨启文说。
关于耐药菌检测新工具的开发。杨启文教授将重点攻关以下生物技术:利用Nanopore 技术的快速病原菌鉴定以及耐药检测技术;利用微流控技术联合拉曼光谱技术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快速检测技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临床各种类型标本的转化;基因组药敏和表型药敏的关联性分析。研究成果将缩短病原菌检测时间,为临床快速应对耐药细菌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健康科技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杨启文将携团队坚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以人间大爱服务大众健康,为健康中国梦谱写华丽科技篇章。文/王超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