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汽车|房产|家居|家电|服装|时尚|健康|医药|教育|旅游|能源|环保|工业

    食品|科技|通信|手机|电子|金融|证券|电商|商超|物流|软件|安防|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支付>正文内容
    • 以次充好、退换货难!“618”消费暴露新堵点
    • 2024年06月27日来源:证券日报

    提要: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至6月20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发现,今年的吐槽内容不再集中于促销优惠需“做数学题”、快递积压等老问题,而是在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等方面衍生出新的话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显示,2024年“618”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假冒伪劣、售后维权、价格争议、快递服务等方面。

    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至6月20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监测发现,今年的吐槽内容不再集中于促销优惠需“做数学题”、快递积压等老问题,而是在以次充好、退换货、保价等方面衍生出新的话题。

    监测期间,有关“假冒伪劣”负面信息,消费者主要反映收到的产品质量差、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问题。有关“售后维权”负面信息,消费者诉求聚焦退货退款问题。另外,因本次“618”大促活动持续时间较长,不同轮次,不同平台、主播、店播折扣不同,导致商品出现价差,一些消费者对优惠力度浮动太大不满,也有消费者对保价规则提出异议。“快递服务”类负面信息中,有部分消费者收到一些不明来历的包裹,其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诈骗风险。

    针对本次“618”暴露的新堵点,中消协建议:

    确保“低价不低质”,探索推动相关规则更加精细化合理化。低价是当前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顾此失彼,以削减消费者体验为代价。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对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规范,防止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出现,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呼吁平台和商家对保价规则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同时力求内容明了、不玩套路,为消费者提供实打实的价格保障。监管部门也需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防止平台滥用支配地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价保规则进行协调,以免价保规则异化为新的“数学难题”。

    坚持公平原则,完善退货退款等售后规则。建议平台不断优化“七天无理由退货”“仅退款”等规则,进一步明晰售后服务的适用范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退换货识别流程,增加在相关责任判定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售后服务。同时督促商家认真落实相关规则,合规诚信经营。

    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做好宣传工作,加大惩戒力度。建议监管部门、相关平台对发现的各类可疑线索进行溯源,涉嫌违法犯罪的应依法惩处;若商家存在不当广告宣传,则平台也应承担连带责任;对骚扰短信等,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约束监管。此外,应更好发挥社会宣传作用,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精准度。针对包裹、短信中出现二维码、链接等诱导消费内容,相关部门可联合主流媒体、各级政务自媒体开展防诈宣传,兼顾线上线下,并对容易上当受骗的中老年群体进行重点宣传普及防诈知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张苏婧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